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06,(8):55-55
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测试,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自主研制成功激光透明陶瓷,这标志着我国在激光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这一尖端技术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韩国企业的成功因素很多:重视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努力实现尖端技术的本土化,充分配合政府政策;政府的支持,为克服国内市场的局限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韩国企业成功的背后。人力资源方面的原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韩国人根据自己的文化,创建了一种适台自己企业发展的具有韩国特色的人力资源制度。  相似文献   
3.
尖端技术对于国家的军事、经济实力以及政治影响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各种政府对尖端技术都非常重视。我国的尖端技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经过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甚至在个别尖端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就整体而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变幻莫测,我国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将尖端技术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而占据机遇制高点,使我国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机电工业》2011,(2):17-17
我国首台代表着国际尖端技术水平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于1月8日在上海张江理想能源设备公司正式下线。这台设备的研制成功和下线,大幅降低硅薄膜电池生产成本,打破了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市场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在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光伏电池高端设备国产化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IT经理世界》2012,(20):14-15
博物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过了拼藏品、拼设计的路,现在更是到了拼科技的时候了,炫目只是表面,尖端技术加上独特创意才能容得下五花八门的当代艺术,其视觉震撼也才能吸引见怪不怪的当代观众。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11,(2):96-96
勤上联合清华大学对半导体封装、散热、控制等方面的尖端技术进行突破,使公司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与清华美院等顶级设计院校合作,使产品设计更具开创性和前瞻性。勤上光电目前拥有参照美国UL配置的实验室,以及20万平方米的大功率LED照明产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2001年日立电机、富士电机、明电舍三家合资组建了日本AE帕瓦株式会社,作为一家中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领域的实力企业,请您详细谈谈AE帕瓦参与我国中高压GIS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进程中,走过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之路.您能否用具体的事例来展示AE帕瓦自主创新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机电工业》2012,(6):14-14
5月14日、16日、18日,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携众多知名会员来华,分别在重庆、武汉、广州三地举办了主题为“尖端技术与高效加工”的大型技术研讨会。此次“巡演”阵容强大,包括西门子、吉特迈、舒特、巨浪等在内的德国顶级机床厂商几乎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2010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简称:亚洲国际动力传动展)和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简称:亚洲物流展)将于今年10月25~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预计展会将吸引约1700家参展商在935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上,全方位地展示动力传动和物流领域的最新产品和尖端技术,前来参观、洽谈的海内外观众将达6万人(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导刊》2008,(17):41-4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德国政府以推进实施高技术战略为抓手,聚焦尖端技术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创新集成合力,进而应对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