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7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193篇
经济学   250篇
综合类   122篇
贸易经济   176篇
农业经济   212篇
经济概况   31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这三者又是紧密相关、交互影响的。如何能让80%的乡村人口走出来参与到中国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中,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民工市民化的政治、经济理论基础以及民工市民化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一个难转的弯: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由"乡下人"变为"城里人",由农民变为市民,这一经济社会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不仅顺应了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趋势,而且对整个国家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正在并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何晓红 《特区经济》2006,(3):146-148
青年农民工市民化,是指他们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最明显的标志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相应的社会权利。但是在推进青年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思想障碍、制度障碍、政策障碍、组织障碍、青年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青年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宋艳萍 《全国商情》2007,(9):108-109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我国城市化面临的首要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偏低.随着劳动力就业的市场化和第二、三产业技术含量的提高,人力资本成为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和就业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力资本障碍,并对如何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因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失地农民群体的保障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市民化是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失地农民率先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为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体现城乡居民的公平国民待遇,必须以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看待失地农民,通过对失地农民身份转换,即把农民变市民,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保障范围,从制度上确保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相似文献   
6.
杨巍  杨绍安 《经济界》2005,(5):85-88
要想克服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阻碍因素,就先要全面把握农民市民化的内涵,要对农民与市民这两个概念有清楚的了解。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力三要素的角度来理解农民与市民的含义。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开展劳动过程,从事物质资料生产都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劳动对象是人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人的劳动加工的对象,这标志着劳动者所拥有的社会身份与所从事的职业。这样,我们可以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且居住在农村,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市民是指以非农…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中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民市民化。从政策、经济、社会及农民自身等方面探究农民市民化进程所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并积极找到消除其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与对策,对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向前推进无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来人口市民化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要取得城镇户籍;第二要能够与城镇居民享受同样的来自于政治权利、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待遇,并与城镇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认同感等逐步相互融合的过程。但在实际的市民化进程中,外来人口并未享受到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为此本文以沈阳市为例,针对沈阳市外来人口市民化的状况提出提高沈阳外来人口市民化待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农业经营性收入、务工收入及其他收入。城镇化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之一,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被提到一个新高度。新型城镇化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条件下,农民增收能否持续、高速的发展成为新的课题。文章对湖北省部分市(县)采取实地查勘、问卷调查与走访农户、搜集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就湖北省新型城镇化条件下农民增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产品产值,减少农业产业链内耗,实现农民增收;(2)新型城镇构建农民市民化社会构架,提高了农民工资收入与社会福利收入,增加了农民收入;(3)新型城镇化改变发展模式,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与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实现更高水平的增收。研究结论: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农民增收最主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文章通过意愿需求和制度供给两个层面分析湖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的代际差异,为地方政府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文章基于湖南省6 091名农村流动人口样本,选取农业转移人口的后顾之忧为核心解释变量,其余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流动特征为控制变量,构建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与代际差异,通过城市和年龄的固定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相比于"务工经商"的流动群体,拥有"较稳定的职业""较高的收入"和"已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在城市落户定居;现有市民化政策更加倾向于男性,但女性的落户意愿反而更强;"受教育程度越高,落户可能性越大"仅限于第一代农民工;有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需求的农民工更愿意留在城市。[结论]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关注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健康教育宣传能够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