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92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以科技为支撑加快甘肃节水灌溉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元忠 《发展》2008,(5):47-48
我国西北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无灌溉即无农业,半干旱地区降雨量虽可以从事旱作农业,但由于降水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农业仍高度依赖于灌溉。目前,西北地区耕地总面积2.71亿亩,人均2.95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07亿亩,人均1.16亩,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40%。  相似文献   
3.
宁南旱作农区是我国经济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严酷,农民生活十分贫穷。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保护生态,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恢复同步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当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面对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发展草畜一体化生态经济农业将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草畜产业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农业必将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资讯     
甘肃旱作玉米保险正式启动本刊讯近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和甘肃省农牧厅、省保监会等单位共同举行仪式,全面启动甘肃省旱作玉米保险业务,这标志着甘肃旱作玉米保险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5.
旱稻.通常旱地直播,也称旱直播稻.是二十世纪末在易涝旱作地区推广的种植品种。适宜于夏天降雨集中的地区种植,主要靠汛期自然降水生长.仅在干旱时适量补充灌溉即可。旱稻比玉米、大豆、棉花等许多旱作物耐涝.比水稻节水70%左右.既适于水源不足的稻区.又适于低洼易涝旱作地区。由于栽培方法有别于水稻.病虫害发生也不同于水稻。  相似文献   
6.
宜阳县十年九旱,山地、丘陵地面积大。通过地膜膜侧种植、沟播、秸秆覆盖、平作等四种栽培措施的对比试验,为宜阳县旱作区小麦生产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应变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顾问》2014,(9):16-17
衡 6632该品种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省衡水市南门口街656号,邮编053000)培育。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39天。幼苗半匍匐,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一般。春季返青起身较晚,两极分化较慢。株高73cm,株型松散。穗层整齐,旗叶较宽,茎秆蜡质,穗长方形,穗码较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设想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旱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部重视旱作节水农业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致富天地》2012,(7):23
农业部、财政部最近首次联合召开全国旱作农业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力争使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为此,要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实现"五个转变",即:更加注重先进适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全面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实现从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更加注重抗旱减灾技术应用,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影响,实现从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更加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实  相似文献   
10.
令续鹏 《发展》2010,(5):23-23
通渭县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重点推广区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作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展旱作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这一技术的大规模、大面积推广,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