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9篇
经济学   26篇
综合类   25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46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代书院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代时期民间所办儒学读书处多为家族所有的私塾,个别私塾召收异姓学生共同念书,从而成为义塾,但其异姓生员有限.宋初四大书院的兴起,与宋代扩大科举考试有关.唐代文献中的"书院",不过是书房而已.  相似文献   
2.
我国虽然已经普遍开设通识教育,但一直以来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在此背景下,国内部分知名高校开始尝试书院制改革,以学生社区为载体,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教育,倡导以非形式教育为重要实施方式的通识教育。为此,主要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为例,探究书院制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能够使通识教育体系稳健地发展并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3.
马霖霖 《走向世界》2014,(26):30-31
泺源书院作育人才作为山东首府和齐鲁文化交汇之地,济南向来重视教育,趵突泉畔的“泺源书院”曾是“为国储才”的著名书香之地。清雍正十一年(1733),山东巡抚岳溶奉“省会之地仍各建书院,以作育人才”御旨建泺源书院,为山东最大书院。当年,在泉水环绕、花木葱茏的幽雅环境中,泺源书院里钟磬谐音,管弦叠奏,书声琅琅,穆然而见礼乐承平景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香港“书院制”管理模式以书院为载体,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弥补了目前内地高校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缺陷,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借鉴香港书院管理经验,内地高校应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将学生工作重心由班级转向宿舍,“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加强专职学生管...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是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保障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本文以3E原则为基础,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通过对书院制下学生管理模式及绩效进行分析,得出书院制改革下学生管理的“3E”评价.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书院与藏书阁,是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曾伴着朗朗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中,没有一种形式能如书院呈现的这般自由。  相似文献   
7.
庄媛  小满 《市场周刊》2011,(1):90-93
天一阁|仁德书院的建立在全国起到了领跑作用,促进了江苏省文化建设的步伐,参加书院的揭幕仪式,是一种熏陶,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8.
《品牌》2020,(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仅是推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更是培养新时期合格建设者和可靠建设者的必要手段。本文主要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崇礼书院为例,结合学校的目标与书院的定位,着重讲述书院制下的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如何开展文化品牌建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期,今贵州经制州、羁縻州和藩国并存,纳入了宋王朝大一统治理之下。贵州土著民族首领延纳儒士,兴办教育,奖掖书院。"蛮荒子弟多读书攻文字",儒学进一步传播,科举中式乃至中进士者不乏其人。儒学的传播,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认同,推动了地域文化、经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读书家国事     
四百五十年前,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无锡张泾泾水河畔的一户临河人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途径此地的无锡县生员陈以忠泊船夜访,但见两个少年正挑灯夜读,书声伴着风声雨声,陈以忠见景生情,不禁吟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稍大一点少年随即对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千古名联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