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5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47篇
财政金融   1635篇
工业经济   115篇
计划管理   2707篇
经济学   1118篇
综合类   555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575篇
农业经济   263篇
经济概况   52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775篇
  2010年   691篇
  2009年   590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琛 《商场现代化》2023,(24):174-176
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要素,其列报与披露的过程是从表面到实质的。虽然会计准则对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要求愈加严格,但是将理论应用到实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影响该科目列报与披露质量的问题。本文从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与发展历史出发,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该科目在列报与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该科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通过选取2000到2010十年美国上市公司的股价数据,运用2日事件研究(two-day event study)和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PEAD)分别从短期和长期对盈余公告后股票价格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意外的盈余公告会引起盈余惊喜现象:在短期之内(第0天和第1天),正面的盈余公告会引起正面的盈余惊喜,使得股票价格向正方向漂移,反则反之;但是在长期,不论盈余公告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盈余惊喜的均值都有被修复和消除的趋势,使得该股票获得一个相比公告日稍高的价格。这也证实了正面的盈余惊喜比负面的具有更强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5.
6.
7.
主营制造的GZ公司涉足并不熟悉的钢材融资贸易,在财务监管缺位、客户信用管理缺乏、风险业务总额控制失控、授权审批不到位等内控的缺失导致企业面临风险时,无法及时纠偏,造成重大损失.笔者从案例分析中得出两方面启示:企业经营必须坚持稳健性原则;必须健全内控.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摘帽过程中,可谓是一只无形的手,涉及到公司相关各方的利益.以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为例,其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顺利摘帽,但对经营、偿债、发展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管理力度,企业也应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加速折旧政策作为激励实体经济合法税收规避的自然实验场景,基于避税代理观与权衡观考察税收规避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颁布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得到显著抑制.上述影响主要发生在高避税成本(实际税率高、财务杠杆大)的企业,支持了避税权衡观;其次,加速折旧政策还提升了外部审计的监督质量,但对财务报告的监督效果在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被削弱,反映出避税代理观部分成立;最后,加速折旧政策刺激了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导致权益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往往针对净利润实施盈余管理,分类转移是在不改变净利润的情况下通过核心费用的分类转移、虚增核心盈余的一种盈余管理方式。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会实施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吗?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A股市场的IPO公司为样本,发现:(1)上市公司在IPO前三年存在显著的分类转移,即通过把核心费用分类转移至营业外支出以虚增核心盈余;在IPO后三年,不存在这一行为;(2)在IPO前三年,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将营业成本而非期间费用转移至营业外支出的方式虚增核心盈余,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分类转移行为应是权衡多种动机的结果,四大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