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10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财政金融   7039篇
工业经济   3177篇
计划管理   14295篇
经济学   9404篇
综合类   4057篇
运输经济   569篇
旅游经济   117篇
贸易经济   9347篇
农业经济   2713篇
经济概况   878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31篇
邮电经济   343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537篇
  2022年   524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628篇
  2019年   712篇
  2018年   310篇
  2017年   737篇
  2016年   1108篇
  2015年   1718篇
  2014年   4229篇
  2013年   3752篇
  2012年   4326篇
  2011年   4903篇
  2010年   4801篇
  2009年   4872篇
  2008年   4945篇
  2007年   4023篇
  2006年   3572篇
  2005年   3689篇
  2004年   2010篇
  2003年   2017篇
  2002年   1402篇
  2001年   1438篇
  2000年   1380篇
  1999年   539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转移是将社会科技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渠道不畅、技术转移绩效不高、大学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基于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构建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我国38所研究型大学样本数据,采用SPSS24.0和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论证和检验组织模块化对于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在组织模块化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知识共享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模块化独立性、响应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上,其对组织模块分工性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2018年3月15日至3月21日,根据保监会的统一部署,在上海保监局的领导下,在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和市保险学会的精心组织下,沪上各保险机构踊跃参与一年一度的3·15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周活动,践行“品质时代,诚信保险”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4.
5.
石评梅是近代中国追求独立自由、平等解放的先驱。作为中国近代较早觉醒的精英女性之一,在原生家庭、个人经历、社会历史条件影响下形成的石评梅的女性观,其关于自我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思想和行动对当代中国的妇女解放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产权导刊》2015,(2):76
股权代码:9000251公司基本情况成立时间:2008年11月11日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地址: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团结街江苏志鑫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专业从事市政基础施工且设备最为齐全的专业性企业之一,以讲质量、重合同、守信誉著称,深受设计建设单位欢迎。公司是具备市政总承包二级资质的省属企业,主营各种市政道路、低级处理及各类桩基施工,现有高、中级职称人员13名,技术实力雄厚,施工信誉良好,连续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企业。自设立以来,公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教学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在线学习,以此引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以大食物观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分析法与辩证分析法,全面分析了大食物观的理论渊源、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发现,大食物观以中国传统粮食观和马克思主义粮食观为理论渊源,以食物消费观为核心、食物来源观为方向、食物供给观为路径、食物安全观为基础构成大食物观思想框架,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粮食观、把握新时代粮食安全内涵、解决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最终价值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