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针对《红与黑》中于连的心理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于连对德·瑞那的追求,不是出于心中对爱情的向往,而是出于一份自卑的情感伤痛。对玛特尔也无任何真情可言,他的目的很明确,仅仅是为了得到好处而做玛特尔丈夫。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佛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念,解析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索黑尔的命运。认为高度发展的自我感,是通过思维、意志和行动严丝合缝,环环相扣冶炼出来的链条,缺一不可。弗洛伊德的超我、本我和自我联通互动的意识结构,为读者理解世界文学长廊中的经典人物——少年于连,提供了一个更新理解的维度。于连塑造雕琢他的自我,犹如精心哺育一个孩子。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人和事,都被他拿了来,作为一种毋庸置疑的挑战,成为自我的强化剂。  相似文献   
3.
红与黑》描写了一代青年被毁的悲剧,其悲剧根源在于主人公打破了特定伦理环境中的伦理秩序,因而被其所在社会环境所不容。由此可见,小说《红与黑》的主题是一部伦理悲剧。论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入手,分析《红与黑》中主人公三次伦理身份的诉求历程,同时回到特定的伦理现场,探讨小说中主人公所遇到的伦理困惑,以及主人公的伦理选择背后对特定伦理秩序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今年,中国话剧百年华诞,让话剧这种平日里不太引人瞩目的艺术成了大热门。北京举办了全国性的话剧展演和研讨、表彰大会,几十台话剧进京演出,颇为隆重;上海在6月以话剧《兄弟》为开场第一炮,接着上演了《日出》、《红与黑》、《鲁迅rar》,《记忆漂流》、《双城冬季》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5.
张巍 《魅力中国》2014,(19):145-145
谈起司汤达必然会谈到他的代表作品《红与黑》,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革命前夕法国人民的生活现状。也为作者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作者生前虽然平淡无奇,但是正是因为这部作品使作者死后能够在文学史立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作品通深刻形象的人物刻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统治下封建贵族的垂死挣扎。同时也批判了反动教会在宣传过程中对人民的欺骗行为以及道德败坏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于连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作者赋予了于连充满矛盾的性格、不甘于平庸的奋斗意识。小说以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代为背景,以平民知识分子于连.索黑尔与贵族资产阶级上层社会顽强曲折的斗争为主线,着重描写了他从18岁到德日那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开始,到23岁因枪伤市长夫人而被送上断头台为止短短5年间的人生大转折。  相似文献   
7.
正如两极相遇,雅俗相争,原始、文明,柔情与残忍交织共存;红与黑,传统与革命,这两种对立的趋势与色泽,如白天、黑夜,在法兰西的精神气质中,相克相生,转换轮回。到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了巴尔扎克、司汤达和雨果这三位代表人物。先说说巴尔扎克和他的代表作《高老头》。巴尔扎克几乎和《高老头》中的主人翁拉斯蒂涅一样,“在青年时代就来到了巴黎,贫穷而孤独,他是被不可抗拒的作家天职、赢得盛名的希望吸引到巴黎的。”再说《高  相似文献   
8.
他喜欢爬山,也喜欢写博客,但他更喜欢《红与黑》一书中主人翁于连那种不甘于平庸.以个人之力奋斗拼搏的野心.所以当他的企业发展方向可能受到资本者掌控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调动起全部的精力和资源,进行绝地反击。  相似文献   
9.
他喜欢爬山,也喜欢写博客,但他更喜欢《红与黑》一书中主人翁于连那种不甘于平庸.以个人之力奋斗拼搏的野心.所以当他的企业发展方向可能受到资本者掌控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调动起全部的精力和资源,进行绝地反击。  相似文献   
10.
李学忠 《宁波通讯》2011,(20):66-64
近读司汤达名作《红与黑》,感触良多,于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来相对客观地评价他呢?循着于连最后五年的人生轨迹,或许可以解读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