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女药学家、药物化学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特大喜讯传来,国内舆论媒体亢奋,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屠呦呦先生是首位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位华裔女性诺奖得主和诺医奖得主,这是中国医学界尤其是中医学界的重大历史性突破,这一荣耀将永远铭记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女士的生平、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与疟疾直接相关的诺医奖以及青蒿素类抗疟药物获得的各种国内外奖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发现(发明)简史,不惜浓墨重彩全方位地展示了以屠呦呦为杰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英谱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2.
刘辉 《时代金融》2011,(17):71-72
本文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云南昆明制药青蒿素产业进行分析,认为该企业具有特色产品及研发能力、知识产权和国际市场开发、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等相对优势,以及发展生物资源为基础的天然药物、青蒿素单方制剂临床应用的机会,但也存在产业链不完整、国际营销人员明显不足的劣势,面临国际市场紧缩、竞争对手增加的威胁。为此,提出了加大研发力度、创造市场需求、打造高效产业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拓青蒿素应用新领域、建立青蒿制剂国际化产业模型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是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从青蒿中分离鉴定得出的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疟特效药,其产生发展及在治疗疟疾方面的出色表现对我国中药事业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对青蒿素的研究思路进行了综述,研究探讨了青蒿素未来发展方向及新药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上海交通大学宣布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该成果解决了困扰世界科学界和产业界30多年的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重大难题,使青蒿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变成现实,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这意味着每年可将近百万人从死亡线上救出。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教授领衔的手性合成与催化团队,使用他们发现的一种特定催化剂,将青蒿酸还原后得到的二氢青蒿素经过一个无需光照的常规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5.
6.
《三联竞争力》2008,70(1):47-48
著名国际医药巨头瑞士诺华,2007年在中国却身陷青蒿素“毁约门”,不仅丧失了中国青蒿素产业的好评,而且招致中国政府调查和怀疑。  相似文献   
7.
实力强大不一定能成就一项事业,成就事业最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卓绝的敬业精神,超常的精力和非凡的能力。在中医药领域,他绝不是实力最强的,但他却能凭着这种勇气、敬业、精力和能力,成就了现代中医药上最辉煌的一章……  相似文献   
8.
一、走不出的"仿制"困境 目前,国外新药纷纷进入中国,中国除了青蒿素以及少数生物制药之外,还鲜有真正意义上的新药被国外认可.  相似文献   
9.
10年前,作为杭州一家电子企业的老板,他开始将目光转向西部:6年前,重庆一种名叫青蒿素的珍稀药材,让他为自己的企业找到了飞速成长的切入点;如今,高达20亿元的西部投资,使他在浙商西进的队伍中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骆驼 《环球财经》2011,(10):18-18
日前,2011年拉斯克奖揭晓,来自中国的屠呦呦获得其中的临床医学奖,这也是该奖首次花落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