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把史学写得信而有趣,不是件容易的事1840年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这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权威性、标志性的断代事件。当然也有像萧一山这样的史家把明清之际传教士之进入中国,当作近代史之起始。史学家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则把上述二者的观念加以折衷,而年轻学者傅国涌则径直把新教马礼逊来华传教的1807年当作中国近代史的肇端。我不是要在此来赞同或者反对谁的近代史分期更为恰切,我想说的是,尽管近代史的分期有所不同,但大家写史所据有的材料却基本是相同的,帝王起居注、断烂朝报、上层精英列传或者意  相似文献   
2.
过去读黄仁宇的书,记住了他的一个说法,就是所谓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数目字管理”。中国之所以被西方文明超越,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能实现“数目字管理”。我们看见后来有些人对黄仁宇的说法提出了批评。不过,我还是觉得黄仁宇的说法大致是不错的,而且对中国人特别有针对性。事实上,不能实现数目字管理一直到现在都还是一个问题。譬如说南京大屠杀,我们一般都是说死了40万人。其实像是死人这样的事情,必须精确到个人。  相似文献   
3.
4.
郑卫荣 《魅力中国》2009,(15):189-189
黄仁宇先生是影响整整一代人的历史学家,这样的定论已经成为中国知识界的共识。本文以黄仁宇的著作为基础,探讨其"大历史观"的内在构成。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历史的长河来看,中华民族其实并不缺少科学管理的基因。黄仁宇先生在著名的《万历十五年》中提到,明朝失败的原因既不是道德,也不是技术,而是不能实施数目字管理,官僚体系满足于含混、模糊地运作,也就无法有效地动员整个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6.
张居正返乡     
公元1578年(明神宗万历六年)4月,首辅张居正离京,回湖北江陵老家。这一次奉旨还乡,是为他一年前逝世的父亲办理丧事;谁都有死老子的可能,但张居正死了老子,竟能劳动皇帝操心。冲这一条,张大人此行,可谓极其风光体面,极其耀武扬威。据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为首辅一行开道的,除了肃静回避的仪仗队,“随从的侍卫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鸟铳手,乃是总兵戚继光所委派,而鸟铳在当日尚属时髦的火器。”动用新式武器保镖,威风得很,我估计,张大人此行,不会出现堵车塞车,一路绿灯,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书评     
《首席财务官》2014,(9X):80-80
<正>《数据之巅》在这本书中,从小数据时代到大数据的崛起,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观、文化观、大数据观,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数据科学、智慧文化的全景图。全书从美国建国之基讲起,通过阐述初数时代、内战时代、镀金时代、进步时代、抽样时代、大数据时代的特征,系统梳理了美国数据文化的形成,阐述了其数据治国之道,论述了中国数据文化的薄弱之处,展望了未来数据世界的远景。"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推崇知识和理性,用数据创新",作者不仅意在传承黄仁宇"数目字"管理的薪火,还试图把数据这个科技符号在中国转变为文化符号,形成一种文化话语体系。大数据正在撬动中国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读书     
《光彩》2011,(8):68-68
《浪潮之巅》(透视科技工业)作者:吴军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7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从一百年前算起,AT&T公司、IBM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  相似文献   
9.
李加闻 《中国报道》2008,(9):109-109
对于“大历史”这一概念的阐述,黄仁宇绝非第一人。但此书在解读中国历史领域却做了不少开创意义的工作。他在书中把中国历史分为三大时段:第一帝国,包括秦汉,依靠权贵来统治下层;第二帝国,指唐宋,采用科举制度通过官僚士绅来统治;第三帝国为明清,较唐宋内敛,成为一种“内向而无竞争性”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黄涛 《环球财经》2011,(12):96-97
有资料可考,明朝中叶以降,民间高利贷活动在我们的帝国一度十分盛行。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中叶以来,这一问题又趋尖锐。高利贷者利用地方上的光棍青皮大量放款于自耕农,利率极高,被迫借款者大多不能偿还。一旦放款的期限已到而又无力偿还。其所抵押的土地即为放款者所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