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43篇
经济学   205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权变理论,以IT-业务融合、双元环境为调节变量,探究大数据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作用关系,结果发现:大数据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IT-业务融合调节大数据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IT-业务融合水平越高,大数据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就越显著;双元环境能够调节大数据能力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其中,环境动态性在大数据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间起正U型调节作用,而环境竞争性在大数据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间起倒U型调节作用。从内外部情境视角解释大数据能力的创新转化,对中国企业大数据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年顺 《南方经济》2019,38(12):15-32
主流经济学家把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大规模兴起,主要归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企业家精神和遵循比较优势的必然结果。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什么民营企业在兴起之初就广泛和快速地进入到各个工业,尤其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基于中国工业史和252家中国最大民营制造业企业创业发展史的历史证据,文章找回"工业体系"这一被主流所忽略的重大历史现象和学术概念,从而首次提出一种理解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独特性的结构性解释。文章发现:从计划经济时期继承而来的门类齐全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解释民营企业创业和发展独特性的关键变量;已有的由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的工业体系,从市场机会、技术能力和组织资源等方面塑造了民营企业的创业选择和发展路径。所以,中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是仅凭自由市场就会自动出现的普遍现象,而是在市场条件下充分利用工业体系提供的技术和市场条件才得以出现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3.
基于企业基础资源观和组织学习理论,从知识型员工个人和组织社会网络两个方面构建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分析知识共享、组织学习及资源整合在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有3条,资源获取与整合、知识共享与学习及员工动态创新能力分别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在不同类型组织文化环境中,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特征、作用重点以及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内部整合维度主要通过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外部适应维度主要通过隐性知识传播和资源整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4.
In this article, the relation is explored between the external technical embeddedness of the subsidiary, its assigned role, and capability development in the MNC. It is argued that assigning roles of responsibility or mandates to certain subsidiaries can effect integration of subsidiary-developed knowledge in the MNC. Departing from literature on the market-as-networks perspective and writings from recent years on subsidiary roles, hypotheses are developed and a model outlined. The model describes a significant link between the external technical embeddedness of the subsidiary and its assigned role within the MNC, and a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the subsidiary's assigned role and its importance for other units’ capability development. The model is tested on a sample of 97 subsidiaries using the LISREL 8.3 statistical method. The final model implies that by assigning specific roles to different subsidiaries, headquarters can exploit the knowledge developed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s of these subsidiaries.  相似文献   
5.
This research examines whether investments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MTs) such a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AM), robotics, etc., are more likely to lead to improved performance if they are supported by improvement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frastructure of the company. This question is evaluated using data gathered from 202 manufacturing plants chosen from industrie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have relatively high investments in technology.Multiple item scales are developed and adapted from sources in the literature to measure investments i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lant.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se scales is provide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n importa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dop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nd investments in infrastructure. Firms that invest in both AMTs and infrastructure perform better than firms which only invest in one or the other. Separate analyses on sub-samples of firms with the highest and lowest investments in AMTs show that infrastructural investments have a stronger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in the high investment group. Thu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infrastructural investments provide a key to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纳米材料的特性、纳米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纳米陶瓷材料性能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纳米陶瓷材料的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悖论思维帮助个体发现对立事物间的联系,有利于创造性想法或创意的生成,但过高水平的悖论思维极易导致认知过载,使个体无暇顾及需要想象力和灵感的创造性活动。基于"过犹不及效应",本文提出悖论思维对员工创造力产生非线性影响。同时,根据能力-动机-机会(AMO)的理论框架,探索个人学习能力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领导调节聚焦行为的调节作用。本文认为:悖论思维与员工创造力呈倒U型关系,个人学习能力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传导作用,领导促进型聚焦行为强化了变量间的间接关系,而领导防御型聚焦行为削弱了变量间的间接关系。通过对313名员工的三阶段调查分析,数据支持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虽然适度的悖论思维有助于员工提升学习能力,但过度的悖论思维反而会降低员工学习效率进而削弱员工创造力,领导调节聚焦行为决定了员工是否能完成学习能力到创造力的转化。研究结论为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引导企业通过甄选员工和调整领导行为来激发员工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数量增长,需求型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创新政策两两交互项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显著增加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③需求型与供给型以及需求型与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协同互补性特征,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竞争性特征;④基础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研究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模式并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模型;其次,将企业需求与个人需求在企业生态学的范畴下进行了类比,提出了企业需求层次模型,并将企业需求归纳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再次,本文运用企业生命周期原理,将企业成长状况看作是衡量企业具有一定的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体现;最后,通过将企业需求、企业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匹配探讨,揭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和能力原理及其可能的行为,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我国的技术引进已进入低层次技术引进误区的情况,分析了跌入技术落后陷阱的原因;并介绍了日本和印度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引进的经验;最后重点指出了我国要大力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五条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