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是引发征地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为此,文章基于制度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分析制度的缺陷情况,指出完善中国土地征收制度,应理顺农村土地产权和使用权,保证所有者、经营者的权利和利益,给予农民合理公平的补偿,以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为目标,构建长效的安置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国际上出现了许多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能源威胁论……等等.在众多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中,它们的依据之一就是综合国力评价克莱因理论模型.文章从分析克莱因模型的缺陷入手对"中国威胁论"进行反驳,并提出应对"中国威胁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助学贷款政策作为一种分担高等教育费用的有效机制,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我国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制度安排和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着绩效低、成本大等问题,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方案在社会性和效益性的矛盾及操作运行制度上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4.
原《公司法》第22条规定公司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2023年修订的《公司法》未对该部分进行改动。但实证研究发现,司法实务中被法官援引作为决议无效基础的规范数目大、范围广,且远远超越了实证法对决议无效事由之“内容违法”的限定。决议无效规范基础扩大化成为令人瞩目并担忧的现象。司法实务中决议无效规范基础扩张的路径主要有四种,即基于法律行为规范、“权利保护”与“禁止滥用权利”规范、程序性规范和职权规范的扩张。决议无效规范基础扩大化现象既有其实务根源,也有其制度根源。我国决议瑕疵制度立法应引入“权力瑕疵”这一认识论框架,并明确“决议机关绝对越权作出决议”为决议无效之事由。  相似文献   
5.
产品召回制度中发展缺陷抗辩存在与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祥佑 《现代财经》2008,28(4):83-87
产品召回制度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产品责任制度的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前者属于公法,后者属于私法.抗辩作为对请求权的对抗,是民法中的概念,不可能在公法中存在.产品召回制度的主要任务是消除产品中存在的系统性缺陷,保护公共安全,而发展缺陷是一种最为典型的系统性缺陷,其中不可能有发展缺陷抗辩存在的空间.发展缺陷抗辩有助于厂商免除或减轻其产品责任,而不可能免除或减轻其召回义务.在产品责任诉讼中,发展缺陷抗辩的成立与否还须以产品召回义务的严格履行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莫小春 《特区经济》2012,(1):112-114
我国《公司法》确认了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但其救济体系有一定的滞后和缺陷。缺乏非诉救济途径的规定、决议瑕疵诉讼类型不完善、行使撤销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诉权主体范围过于太窄、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判决效力界定不明晰。为进一步保护中小股东等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稳定市场交易秩序,建议引入非诉救济途径,同时完善诉讼救济途径的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专家意见整理,探讨二级综合医院创建(评审/复评)工作中预防缺陷途径。方法收集本院从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复评中专家意见归类分析,逐项整改。结果不断持续改进,创建(评审/复评)各阶段工作显著提高。结论有利于同级医院创建与评审/复评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环境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造假案此起彼伏,股市人心涣散。造成这类事件的根源固然很多,但其共性因素却都是由于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造成的。应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有所制衡;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核心人员及其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并强化其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相似文献   
9.
WTO规则是”法治”还是实用主义?WTO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缺陷?加入WTO对我国经济有什么不利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聪 《财经科学》2012,(8):10-19
欧元国家的自救措施目前看来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挽救欧元于将倾,但这些措施中具有明显的缺陷,故欧元的前景依然不甚明朗。本文认为欧元国家自救措施的缺陷有:系统风险未能分散;各国利益博弈特征明显;自救措施的指导思路存在利己性和狭隘性,使自救行动陷入进退两难境地而未能解决欧元区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