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2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69篇
经济学   257篇
综合类   7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167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mpathy is a key trait distinguishing social entrepreneurs from traditional entrepreneurs, and an important antecedent of social entrepreneurial (SE) intentions. Yet, little research explains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empathy motivates SE intentions. We argue that studying the link between the prosocial trait of empathy and the prosocial outcome of SE intentions requires a prosocial lens that tradition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 theories cannot offer. Building on prosocial motives research, we propose that empathy explains SE intentions through two complementary mechanisms: self-efficacy (an agentic mechanism), and social worth (a communal mechanism). We find support for our hypotheses in a study of 281 university students.  相似文献   
2.
郭年顺 《南方经济》2019,38(12):15-32
主流经济学家把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大规模兴起,主要归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企业家精神和遵循比较优势的必然结果。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什么民营企业在兴起之初就广泛和快速地进入到各个工业,尤其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基于中国工业史和252家中国最大民营制造业企业创业发展史的历史证据,文章找回"工业体系"这一被主流所忽略的重大历史现象和学术概念,从而首次提出一种理解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独特性的结构性解释。文章发现:从计划经济时期继承而来的门类齐全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解释民营企业创业和发展独特性的关键变量;已有的由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的工业体系,从市场机会、技术能力和组织资源等方面塑造了民营企业的创业选择和发展路径。所以,中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是仅凭自由市场就会自动出现的普遍现象,而是在市场条件下充分利用工业体系提供的技术和市场条件才得以出现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政府理论的理论局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政府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兴起的国际化政府改革潮流的最主要和直接的理论依据,它对中国的行政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考察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实质具有重要意义,对其有必要进行理论审视和重新认识。企业家政府理论有三个方面的理论局限:一是普遍实用性的缺失;二是价值理性的缺失;三是基本概念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企业家政府理论进行深入考察得出几点启示:一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是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三是对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理性创业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已成为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选取34位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挖掘和多案例匹配分析方法对创业机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编码,探究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在机会发现或创造阶段,创业者通过反事实思维推动的创业警觉和创业拼凑两种途径形成创意,并经过新旧认知体系的排斥与趋同形成心智模型,以揭示创业机会发现或创造的认知机制;在机会评估阶段,创业者通过对风险—收益感觉与知觉的多轮反复交互,形成第一人称机会信念和第三人称机会评估,由此揭示创业机会评估的认知机制;在机会开发阶段,创业者形成机会开发内外两种机制,外在机制围绕“探索导向—商业模式创新—新企业成长”展开,内在机制围绕换位思考、效果推理等认知因素推动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展开。结论对丰富创业认知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战略导向对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下,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方式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难题.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企业家导向、市场导向、自主创新及合作创新整合在同一理论模型中,针对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4种命题,从而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效率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本文基于国内277家企业调查的数据,确定了测量中国企业家能力的四个维度:战略能力、管理能力、政府关系能力和社会关系能力,并对企业家能力差异性之根源,以及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成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经验数据表明:企业家能力的发挥将受到经济结构和企业家背景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相对于战略能力和管理能力,企业家的关系能力对企业成长的贡献出现一定程度的弱化;企业家对企业绩效的直接贡献十分有限,其主要功能在于培育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7.
Mainstream economic theory has generally excluded consideration of the role of managers, which has, in turn, impaired its ability to explain resource allocation by, and heterogeneity among, firms. In the real world, managers are called on to fill entrepreneurial and leadership roles: sensing opportunities,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viable business models, building capabilities, and guiding the organization through transformations. These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 tasks are part of the organization׳s capabilities, which also encompass embedded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that can be slow to change. An understanding of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will contribute to more realistic economic models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by policy makers of industrial dynamic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8.
9.
认知角度的创业研究已相当成熟,而情绪视角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创业激情在创业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综述了创业激情的内涵、测量、影响结果、作用机制以及创业激情的来源,发现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内涵模糊、测量工具不完善、影响和作用机制缺乏系统性、来源不明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业激情研究的整合模型,提出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个体、团队、组织层面的创业激情进行界定,从激情本质出发,开发新量表,对创业激情的负面效应给予关注,未来研究可探讨创业激情对创业结果中介机制间的交互作用,并根据不同创业类型对创业激情进行跨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This article examines ethical entrepreneurship in tourism by developing a Weberian Ideal-Type Construct for an ethical tourism entrepreneur, and thereby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ethical tourism entrepreneurship.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the extremely scarce literature at the academic juncture of ethics, tourism and entrepreneurship, which is significant as tourism is characterised by entrepreneurial idiosyncrasies with ethical challenges. The study is methodologically rooted in 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 The qualitative findings from 15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entrepreneurs, who have been commended for their ethical business conduct, show that ethical entrepreneurship in tourism is based on intuitionism, care and relationships, future-orientation, humility and benevolence as key virtues. These findings challenge the more traditional views of entrepreneurial attributes, such as egoism, risk-taking and opportu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