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3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336篇
工业经济   188篇
计划管理   903篇
经济学   801篇
综合类   356篇
运输经济   27篇
旅游经济   29篇
贸易经济   426篇
农业经济   146篇
经济概况   442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彬 《特区经济》2013,(11):189-191
本文使用索洛模型为基础的变化模型研究我国就业量的影响因素,引入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水平、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解释变量做实证研究,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并通过各变量间的JJ协整关系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说明各因素对就业的长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内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对就业总量有显著地正向拉动作用,城市化率与就业总量有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居民消费水平长期内与就业总量成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就业总量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短期内我国就业总量受到自身滞后期的正向冲击且需要外力拉动。在此结论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汪浩瀚 《经济地理》2007,27(3):480-484
在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居民消费的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选择行为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迁。文章在制度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基于居民消费行为的分析框架,分别建立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宏观消费与储蓄模型,并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债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子系统,是调节资源配置及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债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其宏观调控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对国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1981—2013年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国债规模与居民储蓄余额和GDP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国债还本付息额存在负相关关系;从短期来看,影响国债规模最显著的因素为财政收支差额,并据此提出了关注国债规模,更好发挥国债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玉萍  郭郡郡 《经济地理》2011,31(4):696-700
根据SITC将中国对外贸易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产品,并按目的不同将入境旅游分为商务旅游和休闲旅游,利用2001—2008年的月度调整数据,分析中国不同目的的入境旅游与不同类别对外贸易的关系。具体步骤是:首先对相关变量的序列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并通过协整检验分析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然后通过格兰杰检验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初级产品的出口随时间平稳增长,对外贸易进口和商务旅游之间没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工业产品出口、对外贸易出口和入境旅游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其他入境旅游各类别和对外贸易各产品类别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并针对中国当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法、格兰杰因果法对民航客运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动态检验,并进一步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探讨了民航客运变化对旅游发展的冲击效应及其重要性.结果发现:①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航空客运与旅游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航空客运是旅游业增长的原因,即航空运输业发展对旅游客流量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推着作用.②冲击效应分析表明,航空客运的发展变化对旅游业冲击作用的持久性长.入境旅游对国际航线冲击的反应幅度较大,而国内旅游对国内航线里程冲击反应幅度较大,表明入境旅游客流量对国际航线敏感,国内旅游客流量对国内航线里程较敏感.③方差分析表明,国际航空客运量冲击对入境旅游波动的贡献最大且呈不断递增趋势.国内航线里程对国内旅游增长贡献率最大.与入境旅游相比,航空客运对国内旅游影响更大且稳定.本研究为认识民航客运与旅游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our commonly tested hypotheses in hydroelectricity consumption – economic growth literature for 12 Asian countries. Our results from a recently developed hidden cointegration technique uncover rich an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negative and positive components of the variables under consideration. In particular, we find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neutrality hypothesis in five countries (Bangladesh, Indonesia, Pakistan, Philippines, and Thailand), the growth hypothesis in four countries (India, Japa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and both growth and conservation hypotheses in three countries (China, Malaysia, and New Zealan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ppropriate economic policies should be elabor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untry’s specific hydroelectricity consumption–growth nexus. Finally, our new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lack of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documented in previous studies for some of these countries could be due to the failure to properly account for the nonlinearity property in the data.  相似文献   
7.
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证券价格的形成与决定,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其中投资者结构是影响证券价格的一大重要因素.为了探讨影响中国证券市场价格的微观因素,本文使用各种类型投资者数量作为衡量投资者结构的指标,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深圳股票市场中交易者结构与市场行情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深圳股票市场中,市场价格与个人交易者总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个人交易者总数的变化与市场价格变化间存在着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即交易者总数的变化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来解释.而市场价格与机构交易者总数之间既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也不存在单向或双向的因果引致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1901—2000年哈萨克斯坦24个代表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Thortwaite Memorial、Miami模型估算气候生产潜力,并运用气候倾向率、M-K检验以及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901—2000年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增长趋势,不同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差异明显,相对于其他研究时段(T1,T3),T2(1936—1970年)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及增长速率最大,并且水热匹配状况最好;(2)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地域性明显。YP(降水生产潜力)和Y E(蒸散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YT(气温生产潜力)表现为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主要位于天山北麓及东部山区的河谷地带,低值区位于西部和南部荒漠区;(3)气候生产潜力对降水更为敏感,当气温保持不变,降水量增加(减少)10%、20%,YE将增加(减少)9.6%、19.94%。[结论]哈萨克斯坦东部气候生产潜力大于西部,天山北麓及河谷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大于平原地区,哈萨克斯坦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降水量的制约,未来“暖干型”变化将会使研究区气候生产潜力下降。为提高农业生产潜力,必须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水资源的调配能力。  相似文献   
9.
    
Given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an engine of global stock market while China is the largest emerging market with a cornucopia of anomalies in particular, it is vital to investigate the risk-return relationship in the two markets. This paper brings new insights not only into risk-return tradeoff, but also to the leverage effe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ractionally co-integrated vector auto-regression (FCVAR) model capturing the fractional cointegrated relationship and long memory property. Results show that China stock markets own the property of double long memory but the US markets don’t. Most of all, in the US market, a positive risk-return tradeoff exists for the whole sample while after the crisis, even we find the negative relation, it’s not a volatility feedback effect but low risk and high returns. However, there is only a volatility feedback effect in China stock markets. Besides, there is a leverage effect in the US market, while Chinese market exhibits a reverse one, another anomaly, indica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markets again.  相似文献   
10.
Tsung-Shan Tsou 《Metrika》2006,64(3):333-349
Tsou (in comm Stat-Theor Math 32: 2013–2019, 2003) proposed a parametric robust procedure for testing the equality of two population variances. With large samples the proposed test remains valid under model misspecific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robust technique is further extended to the comparison of several population variances. More specifically the score test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normal models is adjusted to become robust. The adjusted robust test provides asymptotically valid inference so long as the true underlying distributions have finite fourth moments. Unlike most robust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this novel robust technique too provides legitimate variance estimates for estimators of the interested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