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财政金融   245篇
工业经济   29篇
计划管理   117篇
经济学   239篇
综合类   202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140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2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on capital flow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shared two important commonalities since the 1990s. Published works (whether they focus on the external situation or stress the domestic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flows) tend to assume a beneficial effect of capital inflows, which leads to an improvement of peripheral institutions, whose deficiencies are ostensibly the main cause of economic turmoil and/or failure in attracting capital flows, in continuity with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n doing so, mainstream economists deliberately overlook the asym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the persisting hegemony of dollar. Raul Prebisch’s pioneering work on business cycles in Latin America provide an alternative view, one capable of amending the existing mainstream literature. On the one hand, Prebisch stressed the destabilizing role of capital inflows on Latin American economies, particularly short-term speculative capital. On the other hand, Prebisch designed a set of counter cyclical monetary policies in order to contrast capital volatility, particularly during downturns. An analysis of stylized facts shows that, when correctly updated, Prebisch’s theory has remarkable explanatory potential when applied to Latin America’s current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2.
3.
This paper focuses on: (1) how a select set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could set the path for interest rates and foreign exchange rates, and (2) whether the resultant realized interest and exchange rates would be in harmony or in disarray. Using post-euro data for the EU and the US, an array of monetary rules is examined.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original and the extended Taylor rules provide an explanation of the dynamics of the EU monetary system since the inception of the euro.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EU and the US monetary responses are not the same and that exchange rat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相似文献   
4.
论反向旅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旅游目的地选择是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双方互动的过程,必须从旅游目的地属性与旅游者属性两个方面予以分析。已有的旅游需求模型用来激发或改变消费者旅行行为策略不敏感,不能满意解释旅游流的时空特性。为此提出“反向旅游”概念,并就其内涵、现实意义及产品开发和营销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反向旅游的表面是追求景观差异的极大化,实质是追求利益极大化,也是一种跨文化旅蝣行为。和一般旅蝣相比,反向旅蝣的求知求奇效益更大。但“反向旅游”广泛而不普遍,有时只停留在表面。可以从时间、空间、文化等多方面开发反向旅游产品,锁定消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货币供给过程中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环节入手,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这些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货币供给量更加难以控制.而且在当今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界限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也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通过对上述复杂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我国央行对货币供给不可控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自17世纪以来,人类关于货币性质问题的争论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就认识的演进而言,大概经历了“货币中性论”、“货币非中性论”、“货币中性论”和“货币非中性论”杂然并陈三个阶段。事实上,“货币非中性论”更接近真理,正是“货币非中性论”构成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前提之一,为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运行环境、传导机制、调控手段和目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变得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外部均衡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相互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国际经济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性上升;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力度有所下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加快汇率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的汇率机制;把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逐渐由货币供给量变为市场利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注重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解释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的几种原因——人民币定值过低、中国市场不够开放、产业转移、中美两国经济内部发展失衡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了简短的评述,分析了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的真正原因,认为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国贸易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仍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蒙代尔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他分析了不同汇率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配置理论,从货币角度研究国际收支理论及供给学理论,促成了欧元的出台,被尊称为"欧元之父".蒙代尔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原则为基点,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存在的包括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相关的法规政策的缺陷及其根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