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财政金融   66篇
工业经济   26篇
计划管理   221篇
经济学   336篇
综合类   358篇
运输经济   32篇
旅游经济   78篇
贸易经济   143篇
农业经济   408篇
经济概况   3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bstract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conservation voluntourism this article brings together critical political ecology, multispecies ethnography, and studies of humanitarian tourism to advance a political ecology of multispecies conservation voluntourism. The article presents multispecies conservation voluntourism as a field that produces and is produced by an “affect economy”, or an economy based on the exchange or trade in the relational. Since the mid-1990s, life on Utila, Honduras, a popular discount backpacker scuba destination located along the Mesoamerican Barrier Reef, has been deeply transformed by the growth of dive tourism,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it has produced, and now the conservation voluntourism industry emerging in its wake. Seventy percent of Utila is comprised of mangroves and associated wetlands, home to several endangered and endemic species. Using examples of whale shark tourism, lionfish hunts, and iguana tracking, this article shows how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operate as affect generators, enabling the privilege of engaging in multispecies encounters. Engaging in multispecies conservation voluntourism produces value in the form of cultural capital which is then exchanged for material outcomes by volunteers in the glob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this form of voluntourism obscures local relationships to nature and alters multispecies assemblages from past configurations.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目前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见解。文章主要在界定城乡统筹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无锡统筹发展的成果及今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保障鳏寡孤独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的制度,也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闽北地区农村五保供养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未来建设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农村金融组织在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也有一个生存、发展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在研究了合作经济及农村金融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法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在法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生存条件、制度变迁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乡镇经济的发展已不仅是地方政府、乡镇企业的责任,农业院校在履行其育人、科研功能的同时,更应该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为乡镇、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推进作用。文章以位于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分析农业院校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对所在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将有高等教育辐射的左家镇与没有高等教育辐射的土门岭镇在人均收入、农林牧渔各项产值等方面进行比较,用翔实、准确的数字表明:农业院校是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公共财政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一个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追溯了“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对“三农”进行扶持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丘萍  章仁俊  张鹏 《乡镇经济》2008,24(7):64-68
面对新农村建设活跃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新乡镇建设也初见端倪,选取苏南三镇作为实证地点,构建相对发达地区新乡镇建设评价体系,利用主观赋权的层次分析法(AHP)和客观赋权的熵权法进行组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低保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农村低保对象、低保标准及管理办法等,导致农村低保在各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均衡。在新农村建设中构筑立体的农村低保资金筹措体系、确定客观而合理的农村低保覆盖面及促进农村低保与其他农村保障制度合理衔接是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关乎我国九亿农民生存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大事,本文从财政的角度出发,研究制约“三农”问题的财政障碍,并进一步提出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三大财政对策.以期从财政的角度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要改变农村“知识贫困”的面貌,必须从农村义务教育抓起,而教育投入问题始终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用现代公共财政论对农村基础教育这一社会服务化产品进行了公共财政定位,针对现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得出结论:农村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应当由政府财政支出作为保证。只有采取措施,完善政策,切实强化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才会改变目前的弱势状况,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