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财政金融   197篇
工业经济   90篇
计划管理   2391篇
经济学   637篇
综合类   2069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74篇
贸易经济   461篇
农业经济   234篇
经济概况   6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738篇
  2011年   995篇
  2010年   735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his paper develops a tractable model of examining how factor heterogeneity and imperfect factor market interact for determining a pattern of trade. Institu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for the interaction. In my work, firm productivity is defined as a composition of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echnology. Thus, input selection should affect the pattern of Melitz’s intra-industry allocation due to the incurring transaction cost. For a simple model, I assume two factors (labor and capital) and two sectors, which are relatively less institution-dependent and relatively more institution-dependent. When the economy is open, effect of the transaction cost on income distribution is more drastic for an institutionally underdeveloped country. Depending on institutional quality, the economic openness reallocates resource across countries through job creation or job destruction. The job turnovers redistribute income between heterogeneous labors within countries. The income redistribution is catalyzed by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capital. As a result, income disparity is widened between the institutionally developed country and the institutionally underdeveloped country. This paper can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 of institu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相似文献   
2.
The notion of ‘students as customers’ continues to be prominent, yet is insufficiently explored, especiall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To address this inadequacy, the present study employs a multigroup analysis of the service profit chain (SPC) model in higher education (HE). Its purpose is to examine the complete SPC model regarding stakeholder perceptions in order to inform its valid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employed in order to enable multigroup comparison of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model on subsamples of employees and students by mean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Result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proposed SPC model within the sampl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Besides strongly linked constructs (quality–satisfaction–loyalty), some notable weaknesses (cracked ‘satisfaction mirror’) are found. Multigroup analysis also indicates some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mployees and students. Implications are provided for strategic service management in HE, which should acknowledge the differences among stakeholder perceptions.  相似文献   
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必须做好转变观念齐抓共育,创造条件加强实践,建立机制引导创新,以点带面不断完善,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必须从建立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全面预算控制制度,完善基础管理工作等入手,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5.
旅游职业教育与饭店职业能力需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旅游饭店业人才需求这两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旅游饭店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旅游饭店业则更看重学生综合能力表现。作者认为加强旅游院校与饭店的沟通合作是缩小双方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谢芳 《中国市场》2008,(28):158-159
近年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现象明显,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局面-文章指出:高校职业道德研究不深入,职业道德教育抓得不严,社会不良风气不断侵蚀,高校学生素质整体下滑,教师引进把关不严,考评机制不合理等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使其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笔者就目前大学生日常管理的现状和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金南冬 《特区经济》2008,(5):295-296
建设新农村的核心环节是提高农民收入。对贫困地区进行扶贫是党和政府解决贫困地区农民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心工作是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开展航海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航运业和航海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展航海职业教育扶贫工作是一个多方合作共赢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高校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德育问题是当前德育问题的重要前沿性课题。随着德育学科的科学发展以及教育的现代化趋势,重视并充分利用隐性德育资源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在高校中,隐性德育是相对显性德育而言的,是高校整体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隐性德育资源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作用。本文从高校隐性德育资源的内涵、开发与建设的原则和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引起对高校隐性德育资源的重视,合理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贵在坚持质量和特色,而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核心,通过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专业设置,合理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改革,适合高职特征的实训基地建设和规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为切入点,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