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通 《价值工程》2014,(21):102-103
本文对秦皇岛最具景观效应的一线海景住宅建筑进行海水冲厕的取水工程方案分析,提出了澄清滤池处理方案,对水利工程的工艺流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
海水淡化是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了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从政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条件3个方面,构建了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影响作用权重进行了计算。以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为研究目标,对其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沿海省(区、市)开发利用海水淡化的潜力由大到小分别是:河北、浙江、山东、天津、江苏、辽宁、海南、广东、广西、上海、福建。最后,结合影响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从战略定位、试点示范、财政补贴、自主创新4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离子交换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原理和步骤,分析该技术的特点和效果,从时间和处理量的最优比重两个方面,提出离子交换技术是应用于海水淡化的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4.
海水淡化作为稳定、优质的增量水源,是解决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是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的重要举措。紧密围绕京津冀水资源安全战略,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客观分析京津冀海水淡化现状,使用SWOT矩阵分析方法对海水淡化补给京津冀水资源供给进行了战略分析和选择,并从加大海水淡化科普宣传教育、加强京津冀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充分释放已有海水淡化产能、建立海水淡化区域供水工程、突破大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瓶颈、构建自主海水淡化产业链条等六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水淡化产业已逐步成为充满投资机遇的战略性产业,上海能否把该产业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新亮点”,作为营造区域优势的“蓝海战略”,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而对海水淡化产业价值系统和价值链进行深入分析,能准确评估海水淡化产业的价值创造功能以及进行发展战略的选择。文章基于对上海海水淡化产业的市场需求、生产要素的SWOT、相关产业联动效果以及上海区域竞争力的“钻石体系”分析,提出了上海海水淡化产业模块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及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6.
王静  贾丹  陈爱慧  徐显  何华 《水利经济》2015,33(2):48-50
全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缺水危机。海水淡化作为一种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已成为全球解决沿海地区和海岛淡水资源短缺危机的重要手段,需求迫切。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了海水淡化技术出口的基础和经验,具有了一定的"走出去"实力及优势。总结了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及国际合作现状,并就进一步促进我国海水淡化国际合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珠江口火力发电厂自身取水制水的优势,生产淡水供应附近企业和居民,是节约水资源、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模式之一。文章对火力发电厂苦咸水淡化的经济性进行分析与研究,为珠江口火力发电厂苦咸水淡化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Against the trend prevalent during the 1990s and 2000s, large‐scale infrastructural projects have made a comeback in the water sector. Although sometimes framed as part of a broader sustainable transition, the return of big infrastructure is a much more complicated story in which finance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we explore this encounter between finance and water infrastructure using the case of Britain's first experiment in desalination technologies, the Thames Water Desalination Plant (TWDP). On the surface, the plant appears to be a classic example of the successes of normative industrial ecology, in which sustainability challenges have been met with forward‐thinking green innovations. However, the TWDP is utterly dependent on a byzantine financial model, which has shaped Thames Water's investment strategy over the last decade. This article returns to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whether London ever needed a desalination plant in the first place. Deploying an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approach, we demonstrate how the plant is simultaneously an iconic illustration of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and a fragile example of an infrastructure‐heavy solution to the demands of financialization.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DP requires a focus on the sca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flows of finance, waste, energy and water that are woven through the hydrosocial cycle of London.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海水淡化进入城市供水存在的水价偏高问题,系统研究了海水淡化水定价需要考虑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产水成本、合理利润及社会接受度等因素,从考虑海水淡化厂合理收益和用户接受水平两个维度开展海水淡化对外供水的定价方案研究,提出科学采取多种成本控制措施、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建立畅通的淡化水购销渠道、完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制定海水淡化水价补贴政策等价格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郇松桦  刘秀丽 《水利经济》2022,40(4):28-33, 78
为准确把握海水淡化发展及其生产成本,综述了海水淡化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多效蒸馏法(MED)和反渗透法(RO)等技术在不同规模、年度的可比价成本组成的差异和变化趋势,通过实际案例,评价采用不同技术下淡化海水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它们对成本的贡献率,分析典型案例在减少成本方面值得借鉴的具体措施和经验。结果表明:随生产规模扩大及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逐渐降低,RO和MED在1999—2017年间成本分别降低约29.75%和36.97%;淡化成本中电力等动力费用占比近40%,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约20%;在10万 m3/d级的海水淡化中,我国RO和MED的淡化成本分别比国外高出约26.85%和22.50%;我国淡化海水成本约为自来水的1.28倍,再生水的1.20倍。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可从科学投资运营、技术进步创新、完善费用结构、补齐人才短板、政府引导支持等多方面共同推进,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