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骥 《魅力中国》2014,(11):89-8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盛名的女作家,孤独,是丁玲前期创作的核心主题。本文拟以丁玲前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为研究范本,以女性主义为切入角度,从现实生存、内心情感两个层面探究丁玲前期创作中的孤独主题。  相似文献   
2.
丁玲无意走上创作之路,却成为中国现代特有的知名作家之一。她早年的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她们具有对传统男尊女卑的极端反叛的非常鲜明的特点。"莎菲"更是这一时期文学的典型代表,一时成为丁玲的代名词。这些作品闪烁着"五四"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光芒,也充满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些在男人世界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小说形象,正是作者的缩影,也是湖湘文化的精神体现。这与其一生坎坷不平,晚年政治化的心态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丁玲的《梦珂》和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都叙述了一个"堕落的娜拉"的故事,但两个故事的讲法各有不同。梦珂在堕落的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自尊感,基于理性她完成了选择,葛薇龙则是难言的自卑感,一种身不由己的感性因素始终占据了她的心理;丁玲对于梦珂的堕落主要持批判态度,张爱玲对于葛薇龙则是深深的理解和同情;《梦珂》的美学风格是悲壮,《第一炉香》的风格则是苍凉。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基于两个女作家不同的创作个性和思想,以及她们对时代和人性的不同把握。  相似文献   
4.
书评     
《民国房地产战争》李开周著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11月版28.00元本书解密民国时期的房价和房租、按揭和房奴、开发商、炒房团和政府调控等。同时,鲁迅、丁玲、冰心、巴金等著名作家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的故事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在尘 《东北之窗》2013,(10):56-57
1955年,"丁、陈反党集团黑头目"的帽子扣在著名女作家丁玲头上。1957年,她又被戴上"右派"的帽子。不久后,丁玲夫妇被发配到荒凉寒冷的北大荒。丁玲简介1904年出生,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主要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1986年3月4日,丁玲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6.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既具有一定的生活真实性和历史深度,又有着较为明显缺陷与不足的作品.一方面,作家忠实自己在土改实践中真实的艺术直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本身的复杂与丰富、农村各阶层人物在历史大变动过程中的思想与心态、宗法制农村社会相互纠葛的复杂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作家在锤炼作品的思想主题和搭建小说的情节框架时,又自觉不自觉地依据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对生活加以符合“政治理性”的剪裁和取舍,将原本丰富的历史运动纳入到理论或政策的阐释模式中,使作品本应具有的作家个人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与洞见有所缺席.  相似文献   
7.
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农民落后性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尽管作家不想把这种落后夸大,并在小说结尾展示了农民走向真正觉悟的前景。但小说对农民的“变天”思想、私有观念、伦理观念等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的“劣根性”的真实表现,使得小说获得了较高的认识价值;而对这些“劣根性”进行改造的长期性、艰巨性等却被作家有意无意地简单化了,这又使这篇小说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从而冲淡了其文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大部分小说反映中国女性的觉醒、女性的生存境遇以及她们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追求,其鲜明的女性意识有目共睹,就《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丁玲作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革命女作家,她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上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和1957年,丁玲同志先后被错误地划为"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后,在北大荒劳动生活了12年。这对  相似文献   
10.
丁玲小说创作的情爱描写有其独特的色彩,体现了她的女性观。她以女性主义的观点来写女性“性意识”的觉醒,以“虚写”或通过人物的潜意识的心潮起伏,反映人的性心态;同时,直抒胸怀,将心底炽热的爱如潮水般地奔涌出来。她的描写为中国现代学增加了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