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941篇
工业经济   424篇
计划管理   1935篇
经济学   442篇
综合类   364篇
运输经济   102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1172篇
农业经济   219篇
经济概况   1305篇
信息产业经济   89篇
邮电经济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643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881篇
  2010年   698篇
  2009年   681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语堂的小说表现出中西文化融会的特征,而文化致用性无疑是林语堂对中西文化进行抉择,确立其文化理想的一个支点。林语堂小说对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生活、人生的享受,对个体快乐和幸福的张扬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四方面构成林语堂中西文化致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人在幼小的时候,不论成长环境多么恶劣,凭借天生的免疫力和天赋的生命力,总是充满活力,不知疲倦,无所顾忌,期望早日长大成人,成就一番事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却越来越感到抵御疾病的耐受力在减弱,体力精力在下降,近忧远虑在增多,雄心大志也在随之磨灭,最终在平庸中了此一生。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3.
周俊十 《活力》2005,(2):112-112
“疯子”徐渭和“野人”保罗·高更,这是中外艺术史上两位极“出格”的巨匠。以他们各自的成就,都已跻身顶尖大师之列。而他们的精神状态、价值取向、性格特点、人生命运等方面的奇特表现,令后世艺林每每提及,禁不住嘘唏感慨。凝结在他们身上的荣辱毁誉真是难以说清。笔者试论他们,是为了弘扬他们的艺术;至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做人态度,那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相似文献   
4.
于晓红  王长福  韩旭 《活力》2005,(3):29-31
不认识王宝江的人都会为他所取得的那些成绩所感叹,但真正了解王宝江的人无不被他那超常思维、挑战极限、执著进取劲头所折服。  相似文献   
5.
钟锦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笔名是钟,所以见面称呼至今还是钟、钟的  相似文献   
6.
近期,美国《财富》杂志对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凤凰城、奥斯汀和迈阿密的房地产投机者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他们普遍承认美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而且泡沫破裂可能很快就会到来,但是他们却认为,自己投资的那个地区的房产市场不会遭遇这种不幸,或者说,即使自己投资的房产泡沫破裂,他们也能在那之前及时退出。  相似文献   
7.
8.
公路运输企业改革已成为业内人士聚焦的话题。公路运输企业经营机制,仿佛是一块令人难懂的“魔方”,几经沧桑,几轮巨变.其中经过的曲折难以细述,好像应了初期的某种预言:公路运输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将是一个“怪圈”,从一个起点出发将复归到这个起点。纵览公路运输企业改革,似乎逝得此言不谬。但认真升析改革轨迹,就会知道正如其它事物发展规律一样,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是在螺旋式的上升,绝不是简单的回复。  相似文献   
9.
《农民科技培训》2008,(1):42-42
在某种程度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职业是人生里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某些时段就是人生的主旋律.你的职业做得愉快不愉快、开心不开心,直接决定了你的生活品质。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是否有必要改变职业.什么时候来做这个决定,是否要结婚生子.做了妈妈是否能够重新规划职业?这些人生的转折是否能够给生命注入新的元素.让生活更加丰盈饱满并最终能在职场上取得成功.这是女性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小说?小说就是作者通过一定的人物、社会背景和故事情节来表达一个主体或主旨.很多人读小说,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小说与作者的关系.作者的人生阅历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还有,一般情况下,曾经自己的人生经历有过巨大挫折的作家更倾向于文学创作.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作者在文章中通过自己的观点来谈这一现象.该文以外国小说为例,来向大家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现象,使大家的文学鉴赏水平得到更深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