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钊 《商周刊》2015,(6):64-65
巴黎的咖啡馆,有很多座位都是面朝大街的,你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着外面来往的行人。说巴黎人的血液里浸透着咖啡一点也不为过,他们对咖啡的依赖可能甚于一日三餐,所以当地有句俗话:"我们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在这种天性下,巴黎街头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从早到晚都生意兴隆,到处有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俨然成了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社交场所。  相似文献   
2.
默尔索被定义为"局外人",理由在于他对生活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抛弃了普世的道德伦理规范,否定了西方的基督教神学传统.无论是从作者的意图还是小说后来产生的效果来看,《局外人》 都是一部关于荒诞的作品.对默尔索的审判不仅展示了他和社会之间的鸿沟,还促使他试图跨越它.而在失败之后默尔索终于意识到社会的不可理解性.在默尔索的死刑上观众的期盼不是对世界的妥协,而是认识到世界的荒谬之后的积极的反抗:他不再试图逃避死亡,反而迎接死亡的到来,并且希望无意义的死亡能够在人们仇恨的叫喊声中找寻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存在主义,实际上是对哲学与生活方式合而为一的前苏格拉底传统的回归.政治、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与离开教堂的资产阶级,意味着无家可归之后又增添了虚无和荒诞感.这是桑塔格等"新左派"最大时代语境,也是存在主义的主题.桑塔格在诸多"言"与"行"上与萨特都有强烈的相似性,萨特是她的行动之父,但她的审美感受力的"理想丈夫"却是加缪.桑塔格在对待二者的矛盾态度中彰显了自身特征.不仅如此,存在主义对人自由的自况以及由此而来的责任意识,仍然有其恒常价值,尤其是在新媒介生态下的现在.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新经济》2015,(9):95
万达哲学副标题:王健林首次自述经营之道作者:王健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月定价:49.00元王健林对于企业经营的真经,对于人性的洞悉,对于商业趋势的敏锐,都可以在《万达哲学》一书中找到最一手的轨迹。文如其人。这些文字都是他亲自动笔,全部用手稿写就,力求最为准确和简洁,没有一个字多余。他的文章像建筑图纸一样结构紧密,读起来硬邦邦的,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气",能直接地感受到他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行事风格。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生存在这样的世界里的人则永远痛苦.加缪一生的创作中渗透着荒诞与对荒诞的反抗主题.他看到了命运悲剧的必然性、探索着突破荒诞的客观世界的方式.本文将《局外人》与《鼠疫》进行分析,谈加缪的"反抗哲学"和他人生态度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难逃荒谬     
加缪是不相信明天的,他不只一次大声对未来说不,对今天说是。加缪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不是在书本中学到自由的,他的老师是真实而贫困的生活。汽车推销员、机关职员、气象员,他都干过,靠着这些劳动换来的微薄收入他得以完成学业。指导教师在他的哲学毕业论文后面留下一句话——"这位哲学家更像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7.
荒诞是加缪哲学的起始概念和核心概念.加缪把荒诞定义为一种理性与非理性、永恒与有限之间的对立和断裂.加缪从荒诞这一基本信念出发,反对消极厌世的自杀,反对脱离现实的飞跃,而主张直面荒诞的反抗,提供了在荒诞中生存的艺术.加缪的反抗是形而上的、精神性的.它是在环境不可改变的前提下的自我态度转向,是遭遇人类终极困境的思想者的最终取向.  相似文献   
8.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战后"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人物,也是极具精神哲理内涵的"作家式导演"。他曾经说过宁可看书而不去电影院。文学是他创作的重要源泉,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加缪是他的最爱。哲学家刘小枫称之为"紫色的叙事思想家"。与川端康成的小说相似,他的影片是用一种女性的触角来探索人性、思考人生,执著地盼望着真善美的救恕。基耶斯洛夫斯基与川端康成都是礼赞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小说描述的清教社会是一个荒诞的世界,畸形的不合理的婚姻被看作是"合法"的,纯真美好的爱情被玷污为"非法私通",追求自由的天性被无情压抑。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清醒认识到了现实的荒诞,并敢于做命运的主宰者,反抗荒诞世界,捍卫人性尊严,追求自身幸福,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海斯特正是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所描述的"荒诞的人"。论文运用加缪的荒诞哲学理论探讨了海斯特这个经典人物,确立了她的反抗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10.
旅行在外时,我们不再早早入睡。而是跟随自己的内在冲动,就像恋爱了一样敞开心扉。至少有那么一瞬,我们既非生活在过去、也非生活在未来。旅行带给我们两个好处:一方面它让我们见识到了平时很容易被忽视掉的风景、价值和事物;另一个,它帮我们全面地了解自己,避免慢慢被腐蚀掉。当我们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旅行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自己的情绪、心态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没有旅行,我们几乎不会去触碰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