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2篇
工业经济   46篇
计划管理   43篇
经济学   30篇
综合类   3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5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44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原告,某市A公司,1994年10月-1996年2月,在销售国内一企业生产的“裘星安诺”品牌运动鞋时,在运动鞋包装上印上美国弘森国际公司(U.S.A)字样,并在吊牌上印制“美国弘森荣誉出品”字样,同时该公司在各大销售点张贴的广告中隐瞒了该运动鞋的真实产地,  相似文献   
2.
3.
<正> 反诉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人民法院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简化诉讼程序,及时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各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交叉重叠现象日趋普遍,彼此相关联的诉讼随之增多,当事人提起反诉的案件大量出现;另一  相似文献   
4.
浅析公民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跃  王炤 《铜陵学院学报》2006,5(5):57-58,111
由于没有统一的成文法的规制,对于行政公益诉讼,学者们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一直争论不休且观点差异很大,特别是关于公民是否具有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争议很大。本文就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以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为基点,详细论述了行政公益诉讼的含义、公民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对公民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的认定等基本问题,以期对我国未来的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完善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确定便是其中之一,它在适用民诉法有关侵权案件管辖的规定同时,又具有自身许多独特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侵权行为地的确定、新的管辖权基础及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借鉴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对如何确定我国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李占舟  安林  杜豪 《英才》2005,(7):84-85
案例“竟然是我们败诉,这个结果无论如何都想不到!”5月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在线(ZOL)与员工股权纠纷案判决一出,七名原告立即表示将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这次股权纠纷从2004年10月开始——美国网络公司CNET以1500万美元收购中关村在线。中关村在线成立于1999年 7月,主要从事科技消费产品的报价和在  相似文献   
7.
论公益诉讼     
在吸收部分学者有关行政公诉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公益诉讼代替行政公诉这一论点,并认为前者较之后者的范围更广、效能更多,更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8.
新修改的商标法规定了司法审查制度后,商标行政诉讼案件日益增多。从本期起,本刊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合作,在《中华商标》杂志上公布行政判决书,以供社会公众学习和参考,让更多的人了解商标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16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称“管辖法院”,审结了轰动一时的法国“梦特娇”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件。笔者作为该案件原告的诉讼代理人,对此案折射出的几个法律问题,进行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5):234-235
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新出台的司法解释都对公益诉讼做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在公益诉讼的提起资格上仍然存在着较大争议。在公益诉讼中,只有特定的行政机关和部门才有原告资格,多数行政机关并不天然具有该类诉讼的起诉权,除非法律的特别规定。基于此,也只有经过认定的有关社会团体和组织才具有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检察机关具有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但应该符合一定的前置性程序。为了避免司法资源的重复性使用的浪费,在规定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后应设定公告期,由法院向社会进行通报。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将需要更多的程序辅助,才能更有效的保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