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挝是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家,人口618.6万(2010年),华侨华人约3万多人。老挝奉行和平、独立和与各国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老挝政权稳固,国内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在特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偶发武装袭击事件。  相似文献   
2.
"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建立在新中国外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而建构的新型国家间关系的实践基础上。今后要使新型大国关系得以顺利发展,还必须深入探讨新型大国政治的、价值观的、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基础。今天的中国既是政治大国,也成长为经济大国,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中国在本世纪内也必将成为一个文化大国,也就是说,中国将成长为综合实力强大的文明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就是以这样的身份或者以这样的地位为基础,和西方世界的头子美国谈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越来越强,美国也将会更加愿意听取中国的新型大国观的提议,一定程度上会正面响应中国的倡议,走新型大国之路。  相似文献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来处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邓小平同志继承并加以发展了这一原则.他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左邻右舍的国家服务,又能够用于解决国际争端,解决国内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灵活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和促进与各种类型国家关系的准则;"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搁置争议,先共同开发"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分析了江泽民同志的外交思想,认为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外交观点:警惕帝国主义“和平演变”阴谋,顶住了两方大国的制裁和压力;大力发展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和平谈判合理解决国际争端;呼吁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地区和世界的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这一思想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国家学说和政治学理论,拓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为解决中国的和平统一和国际争端找到了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张元 《新远见》2008,(7):102-10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以"尊德性"的传统文化、列宁和平共处思想、毛泽东"中间地带论"作为思想根源,在近代民族危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在新中国外交实践所提供的历史契机中,适应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而产生的;它是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郭濂 《金融博览》2014,(17):8-10
金砖国家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的中坚力量,其相互合作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的提升,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参与金砖国家合作,符合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也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与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金砖银行及应急储备基金的成立为金砖国家合作迈出了跨时代的一步. 长期以来,在金融层面,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话语权的要求被持续遏制,国际金融秩序始终向着有利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方向倾斜.金砖银行的成立对于金砖国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砖国家之间以及其与世界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它将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政治经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也将助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地位及发言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柯岚 《中国经贸》2014,(20):20-22
2014年9月11日至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从帕米尔高原到印度洋之滨,再到南亚次大陆,9天时间,昼夜兼程。 习近平主席此次到访的中亚和南亚四国,既是古代丝路的重要沿线国家,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绵延至今的历史脉络与传统友谊,成为中国与四国复兴丝路的天然基石。此次“两亚行”,习近平主席回溯古代中国与四国的交往史,追忆新中国与各国的患难情,既有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故事,也有签订米胶协定、共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东方合作与东方创举,以共同记忆为底色,描绘了中国与中亚、南亚各国携力复兴丝路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10.
陈庆鸿 《新远见》2009,(7):51-59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外交基本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纵观60年中国外交史,多边外交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