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9篇
经济学   61篇
综合类   15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56篇
经济概况   6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普遍存在着一种“低投入——低产出”的维生型小农经济.这既是一种古老的历史现象.也是一种广泛的国际现象。马克思指出:“这种小农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即人口的最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占统治地位的,不是社会劳动,而是孤立劳动:在这种情况下,财富和再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昕 《珠江经济》2005,(4):48-56
小农经济难以解体既是广东“三农”问题的表现,又是广东“三农”问题的总根源。保留小农经济是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前广东小农经济的变迁力量和机制来自于政府的合理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3.
一、落后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1、思想观念转变难。落后地区一般都是地处山区(特别是高寒山区)、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长期受封闭的历史、地缘、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小农经济思想严重,进取精神不够强,怕担风险,创业冲动不足,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相当普遍。其次是商品经济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4.
改造小农经济是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本从家庭经营、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农地制度创新等5个方面总结了理论界对小农经济改造的争议与研究,并认为改造小农经济应以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们还需要乡村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所有不同意见背后其实都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制约,如果我们完全超脱意识形态,不谈主义,只谈问题,我们会发现:现代化是无法复制的;未来的中长期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由于农业商品化率的大幅度提高,被工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剥夺的小农将成为农村解体、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政府是经济主体,首先为自己追求利润最大化服务, 不可能承担调控和守夜人的责任。于是,必然地,新时期还需要做的,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凌鹏 《开放时代》2006,(5):141-147
对于同样的一种行为——妇女参加手工业劳动,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书中不被判断为内卷化的表现,而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中则被判断为主要的内卷化表现之一,这不能不说是“内卷化”概念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产业资本与乡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执政党明确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导向下,在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规律的决定作用下,产业资本只有自觉地改变与乡村社会的对立关系,才能切实地降低与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社会之间的交易成本,才能使自身的资本收益为正。  相似文献   
8.
陈娅 《农业经济》2015,(2):35-36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目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粗放经营、水土污染、弱质低效,一家一户小生产经营的局面无法得到完全扭转。本文阐述分析了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制约,提出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增长路径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小农经济以其独特的生命力生存于历史近万年,但传统的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冲突。在社会主义社会大背景中,唯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小农经济科学改造,形成新型小农经济—家庭承包经营,才能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并使其不断完善,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古寺院经济的兴衰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经济发展、门阀世族衰微等,以及诸因素促发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都会发生作用。但影响的程度和作用显然有差别,一些因素甚至可能是其他因素的结果,而后者恰恰是应当着力考察的最根本因素。否则做研究就仅仅是史料的堆砌,而上升为普遍性的理论解析,也是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特有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的体现。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导致寺院经济兴衰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动力,在于以犁耕方式为代表的农业科技进步引发的生产方式变革,亦即庄园经济的存与废。至于影响寺院经济兴衰的其他诸因素,都是这一根本动力发生作用的结果,并受其影响和制约。但这样的认识并不影响对其他因素发生作用的肯定,特别是观察的视角不同,关注的问题以及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正是在相互补充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学术研究得以不断发展创新。应当看到,无论“经济学的经济史”还是“历史学的经济史”,都有各自的研究特点和长处,应百花齐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走向费孝通先生的期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