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8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62篇
经济学   30篇
综合类   45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55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95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一 《商业文化》2007,(3):86-87
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四期“读者来信”栏目中刊登了署名“北京文侠”所写的《跟公交降价唱半个反调儿》一文,看后甚至有骂死这种愚昧无知文人都不足以解恨之心。写这事儿的人估计是每天无所事事报纸香烟茶对付一天,实在没意思了抽冷子说点儿舅舅不疼姥姥不待见的口水话。  相似文献   
2.
美术的产生就在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一年后,曾留学日本的画家吕瀓(1896—1989)给陈独秀的通信以美术革命为标题发表在1918年1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6卷1号上。尽管使用了革命这个词汇,但是吕瀓提出这个意见的依据涉及传统中国书画的现状。他陈述  相似文献   
3.
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把一批传统士人卷了进来,中国文人由此开始走出延续千百年的仕途经济,走向近代城市的分工体系和独立职业空间。作为晚清上海初始城市化的亲历者,王韬在文化心理和经济生活两方面,经历了一场由“士人”转向城市职业者的艰难蜕变。而生活于清末民初上海的包天笑,则以明确的职业归属感,取代了传统士人的仕宦情结,中国文人至此初步完成了由传统政教依附者向近代独立文化人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魏信德 《新智慧》2005,(8):I0006-I0006
郑板桥是清代开创了一代独特风格的书画大家,特别是他的字,最受当时文人墨客的推崇。但他特别廉虚,从不炫耀,有一个他题字不留字的故事,特别能说明他谦虚的美德。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在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科技方面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  相似文献   
6.
“城市山林”作为中国园林史研究中屡被提及的重要概念,已有了具体而明确的理论赋义。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当代研究长期缺乏对该词的历史溯源。为此,基于《四库全书》检索得到一定数量的文献史料,对“城市山林”概念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初步考析。从中发现,“城市山林”并非一开始就是独立的概念;“城市”与“山林”两词媾和的过程,本质上是文人阶层有关“人之栖居”问题的长期思辨与抉择。而对此的认知,或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园林”与“城市山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华 《深交所》2006,(10):61-67
明之将亡,世风浇薄,上层士大夫们寡廉鲜耻,朝中文人爱钱,武人怕死,风尚相袭,华靡承蹈,以至于亡。帝国大厦倾覆之际,“潇洒西园出声妓,豪华金谷集文人”,虽然满清铁骑的蹄声以及势如燎原火的贼人喊杀声渐行渐近,明王朝的“中坚”们仍怡然观望,文恬武嬉,不少人已经暗中与大辫子们  相似文献   
8.
尚洪涛 《理财》2014,(1):69-70
从观几年的艺术品市场,你会发现,艺术品市场多是由书画支撑,  相似文献   
9.
李慧 《上海房地》2014,(9):63-63
秋天,睛空万里,天高云淡,古往今来都被文人骚客融入笔端。那一首首以旅途游记、客邸秋声、探访胜景、登临题咏等为内容的秋诗,或图江山之胜,或抒羁旅之愁,或咏伤别之情,或寓贬谪之悲,各种情感、兴会,都从秋景的描绘中找到了融合的契机,读来动人心魄。 秋风萧瑟,草木枯黄,正好给多愁善感的中国文人提供了一个延续数千年的话题。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尽了天下离家远行人的共同心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经意竞成了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双楼农中是新中国第一所农业学。然而,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当年,有一次南通地委宣传部门派员采写了双楼农中教育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省报编辑部门来电说:文章内容充实,事迹突出,但需更改校名,方可发表;省教育部门也告诉说,双楼农中事迹原本准备上《红旗》杂志,也因是农业中学,被取消发表权。如此等等,为什么一个带"农"字头的学校,生存就这么难?苏北的一个千年古镇,因"曲水人家、荷塘月色",得名曲塘。这么一个水汪汪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曲水流觞"文人诗话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