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83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82篇
财政金融   3476篇
工业经济   1915篇
计划管理   9950篇
经济学   3565篇
综合类   2757篇
运输经济   266篇
旅游经济   44篇
贸易经济   6228篇
农业经济   1333篇
经济概况   4206篇
信息产业经济   58篇
邮电经济   104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460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492篇
  2016年   702篇
  2015年   1128篇
  2014年   2594篇
  2013年   2173篇
  2012年   2469篇
  2011年   2817篇
  2010年   2597篇
  2009年   2565篇
  2008年   2536篇
  2007年   2041篇
  2006年   1966篇
  2005年   1958篇
  2004年   1763篇
  2003年   1680篇
  2002年   1050篇
  2001年   713篇
  2000年   36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商业银行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专业序列人才。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专业人才标准建立不够合理,职业发展通道没有完全打通。二是因为专业人才的专业价值没有被充分尊重,专业影响力没有完全发挥。正所谓"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除了进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外,商业银行要想在未来赢得竞争优势,还需要在专业人才的建设及管理上发力。那么,该如何发力呢?  相似文献   
3.
4.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机制,重视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涵育,无疑是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任务。对当下五年制高职学生群体特点进行调查,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明确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从职业兴趣、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人文素养、创新创业能力、文明礼仪、健康心理等方面提出培育措施。同时,要协调政府、企业、行业多主体参与,从顶层设计、协同育人、拓展育人载体、完善评价机制四方面为五年制高职生获得良好职业素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的有效途径,伴随"校企合作"模式经验的积累,"校企合作"在各类院校、各类职业中得到延伸。"校企合作"同时为新型职业农民就业能力提升提供了新途径,如农业类职业技术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等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等服务,或定点培育人才等,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新疆某高校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提高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方法。方法使用"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以本院840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回有效问卷720份。结果本院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水平为实习生大三大二大一(F=26.039,P 0.001);女生高于男生(t=8.753,P 0.01)。各年级职业认同水平与其社会支持呈相关性(P 0.05);年级、性别是本学院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护理学生培养过程中对不同年级、性别进行针对性职业认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提高主观、客观及对支持利用度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从而获得较高的职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8.
9.
<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技术培训,而是一项"全程保育式"的育人工程。除在课堂上传播新理念、新技术,还要在跟踪服务中为学员指明方向,确定目标,建立信心。63岁的吴宝玲是赵全营镇河庄村村民。2014年年初,她与村委会签订了一份15年的土地续租合同。至于如何经营这10亩地,她说不清楚,续租仅是对这片地有了感情。吴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9,(11)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国际品牌酒店得到快速发展,为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扩大市场份额,保持自身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酒店管理者尝试进行转型升级。在这一背景下,文章立足于实际,以国际品牌酒店人才职业能力作为研究核心,从多个层面出发,探讨国际品牌酒店人才培养与评估体系的健全完善方法,旨在为后续相关人才培养、发掘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性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