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载于清代文献中的莳梧,是一种并不多见的水稻插秧器具,却启发了现代水稻插秧机的发明。然迄今不见有对莳梧的研究。作者通过对莳梧的名称、分布、工作原理,及与之相关的秧马问题,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进行了考证。文章认为中国最早的水稻插秧器具不是秧马,而是莳梧。莳梧主要流行于清代至20世纪50年代的江苏南通一带农村。流行过程中,有音无字,故有莳梧、莳扶、莳芴、莳武和莳物等多种写法。本文以"莳梧"为题,从其溯也。同时本文还提供了一条秧马用途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技培训》2009,(11):38-38
1.分离针碰秧门原因:秧门错位;栽植臂安装不当;栽植臂曲柄内孔磨损;分离针上翘;取秧量调整过大;摆杆轴旷动或下孔磨损。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同等条件下试验对比,薯秧倒栽比顺栽可提高产量1倍以上。倒栽的薯苗比顺栽的生长缓慢,约需7天时间叶腋间长出新芽,以后慢慢形成主茎。由于茎中输导组织输送根部吸收的水分及有机养料的方向逆转,其输送速度减慢,这样有机养料  相似文献   
4.
陈伟庆 《中国农史》2012,(4):118-122
宋代的农业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作为宋代出现的农具"秧马",由于苏轼的作品而为世人所知。其形状颇似小舟,前后翘起,中间凹陷,方便农民骑坐,因此可减轻劳作时的弯腰之苦。秧马不仅可以用于插秧,也可以用于拔秧,在生产中能显著地提高农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家兔皮肤瘙痒症(又称过敏性皮炎)主要是由昆虫叮咬或兔舍潮湿、通风不良和兔体被粪尿长期污染引起。发病初期患部出现局限性肿胀,皮肤发生阵发性剧烈瘙痒,病兔不断的磨擦和啃咬,逐渐继发细菌感染和大块脱毛,严重影响长毛兔的产毛量和獭兔的皮张质量。本病在临床上一般易被误诊为螨病或皮肤霉菌病,用虫可星或灰黄霉素治疗无效。现将笔者在养兔实践中用中草药对患兔进行祛风、除湿及止痒解毒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拉拉秧15克、苍耳10克、苏叶10克水煎热洗患部,每日3次,连用2~3天,能达到止痒、解毒的功效。二、艾蒿10…  相似文献   
6.
采用露头剖面与钻井、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秧坝凹陷露头区与覆盖区上二叠统台盆格局进行了精细刻画。在单井与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井震标定识别出3种地震相,即:平行席状、连续好一中等、中强振幅地震相,亚平行席状、连续中一差、中一弱振幅地震相和杂乱状、连续差、中一弱振幅地震相;提取并优选出平均瞬时频率、最大波峰振幅和最大波谷振幅3种地震属性。综合分析认为,单井(剖面)相、地震相与地震属性相结合能够较好的反应研究区沉积相的变化,空白、杂乱或弱反射地震相与平均瞬时频率高值区为有利储层发育区.应是下步的重点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7.
农博 《农家之友》2011,(10):13-13
目前推广的优质稻品种,以米质好、单产高而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但是有的优质稻品种抗倒伏性不强,在栽培上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倒伏,影响产量和米质。综合各地近几年种植经验,及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  相似文献   
8.
《农家之友》2009,(27):36-36
在收获红薯的季节,不少农民朋友可能会习惯性地让兔子吃红薯秧。在此,提醒农民朋友:红薯秧不宜单独喂兔,因为用红薯秧单独喂兔,易导致兔子不孕、拉肚,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是指比传统的水稻栽培有显著的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直播、抛秧、摆秧、免耕或少耕等技术。一、直播大田施足底肥,耕耙土烂田平;选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种子浸泡吸足水分,催芽露白播种;可用干种拌种衣剂播种,防治地下害虫,提高出苗率;一般亩播种量杂交稻1~1.5千克,常规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一项新的轻型、简便水稻育苗移植栽培技术。它是指采用钵体育苗盘培育出根中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或采用旱育秧育出秧苗后用手工掰成块状、通过抛秧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栽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