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46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34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6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3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吕国荣 《新前程》2006,(2):52-53
有时候,当大人物争执不下时,小人物的一句话也许就能起决定作用。《大长今》剧中。几乎将御膳房最高尚宫郑尚宫PK掉的,是一个小小医官貌似专业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4,(6)
作为一名老师,更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真诚而艺术地关注每一位学生,你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与喜爱,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1、对学生的关注要发自内心。2、对学生的关注要呵护自尊。3、对学生的关注要"目中有人"。4、对学生的关注要一视同仁。5、对学生的关注要留有空间。只有做好以上五点,才能在你的关注下将每位学生培养成堂堂正正的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真实型领导、组织自尊、员工建言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有效问卷244份。利用软件SPSS17.0对三个变量的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并采用LISREL8.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来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1)组织自尊对员工建言行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2)真实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3)真实型领导对组织自尊有正向的预测作用;(4)组织自尊在真实型领导和员工建言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20):243-247
工作幸福感无论是对员工还是组织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个人来说,工作幸福感的提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绩效,提升个人生活质量;对企业来说,工作幸福感的提高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投入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忠诚度。文章选择求助行为作为突破口,将其分为自主型求助和依赖型求助,并引入组织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去探究求助行为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300名哈尔滨部分高校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自尊、人格和大学生印象整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印象整饰与自尊、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外倾性和开放性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宜人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是大学生印象整饰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以个体投资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基于个体内部异质性和外部决策情境相整合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作用,以探讨自尊与羊群行为的关系以及特质愤怒和他人评价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尊对特质愤怒、羊群行为均有显著负向影响;特质愤怒在自尊与羊群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他人评价对特质愤怒与羊群行为间关系以及对自尊通过特质愤怒影响羊群行为的间接效应均具有调节作用,无他人评价时特质愤怒在自尊对羊群行为负向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该中介作用在存在他人评价时变得不显著。这些结论对于我国建设理性投资者队伍、开展投资者教育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因大学生购买奢侈品的倾向增加这一现象引起思考,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购买心理展开了研究,从低自尊方向开始分析,得出大学生群体购买奢饰品主要是因为虚荣、从众、畸形的社交需求这些方面影响的结论,并给出大学校园、家庭、社会三方都需进行行为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代志 《商场现代化》2010,(13):170-171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竞争愈来愈激烈,这种环境使处在心理不稳定时期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出现一系列的自尊异常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其成才,关系国家和满足命运,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其自尊水平,帮助并指导他们逾越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0.
尹星  胡婷 《魅力中国》2010,(4X):66-66
本文通过对《印度之行》中阿齐兹的形象分析,讨论其性格中的自尊与自卑因素及其形成原因。进而联系到中国社会现在存在的一些相似社会状况,最后得出关于文化交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