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9篇
工业经济   51篇
计划管理   49篇
经济学   37篇
综合类   28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70篇
农业经济   28篇
经济概况   12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来稿选登     
《农村经营管理》2008,(8):F0002-F0002
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钟屯乡妇女刻苦钻研刺绣技术,传承满绣技艺,成立满绣生产合作社,带动上百名妇女从事刺绣生产,增加了合作社社员收入,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李铁成摄影报道湖北省竹山县围绕建基地、壮龙头、强基础等工作重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3.
当一弯月亮浮现在八月十五夜晚的天际,透过紫微苗寨茂密的森林,便会看到苗家人祭月的香火腾起的一缕缕浓烟,便会听到新建的瓦房里传出的笑语和笙歌。  相似文献   
4.
曾有民俗专家称苗族大唢呐为“川南乃至西南地区少见的民族乐器之‘低音王’”。2007年10月,苗族大唢呐成为筠连县“四大文化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5.
选取陕西汉中非遗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固架花刺绣,从产品设计的视角进行研究,促进汉中非遗保护与传承。通过研究架花刺绣的历史文化和工艺特点,对城固架花刺绣的设计元素进行分析和提取,从图案、色彩、材料3个方面对其进行采集和重构,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对架花刺绣进行了再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以架花刺绣为例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议,要联合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统筹管理、设计创新、技艺培训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优秀传统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从而带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农村人口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正>行走贵州雷山,除了探访有深厚内涵的少数民族文化,不能错过的还有纯净的自然美景。一路山峦叠嶂,蓊蓊郁郁,白云悠远,山水绵绵,正如古代诗人李白所言的"天然去雕饰"一般,令人为之惊叹。雷山县内,最为瞩目的便是雷公山。唐代诗人孟郊就曾这样赞誉雷公山的高古清秀,"苗岭天下秀,半在黔东青"。雷公山纵横四百里,海拔2178米,既是苗岭山脉的主峰,又是苗族人民的圣山。但凡不是艳阳天,都难以见到其真面目,大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沟壑纵横,云雾缭绕。  相似文献   
7.
让刺绣重生     
李子明  张晓青 《品牌》2014,(11):121-121
中国传统民间刺绣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当今社会如果能够重新开发利用,将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本文章是在研究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后所撰写的论文,通过对不同民族的民间刺绣图案进行的分析和整理,选取以彝族为主的刺绣图案进行再设计,解构重组后应用于家纺设计和家居品设计等领域,让民间刺绣图案重新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8.
正苏绣和江南,彼此映衬,无法割裂。苏绣承载了江南的温润柔美,而对于江南来说,一幅幅苏绣就是它最直观的表现。虽然江南的特色不仅是苏绣,但却是苏绣让江南更添风韵。苏绣在明代以前,作为女儿家的私物,一直深藏绣阁,极少示人。它们通常只有两个用途,一是作为嫁妆陪嫁,二是"赕佛之物"。到了明代以后,  相似文献   
9.
<正>在梵净山麓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中坪村,有一股天然的山泉,经省、地市水产专家实地考察,这股天然的山泉水很适合大鲵养殖。具有23年养殖经验的当地农民裴正群,为做大做强大鲵养殖产业,在专家的指  相似文献   
10.
苗族和怒族是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因社会历史、自然条件及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其在财富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为"弱小"民族的社会事实又使其财富观存在"同质性"倾向。本文将据笔者的调查了解来对芭蕉箐村苗族和茶腊村怒族的财富观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二者的异同并试图阐释其形成原因,以呈现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对财富观的态度及其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