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160篇
工业经济   36篇
计划管理   176篇
经济学   492篇
综合类   255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25篇
贸易经济   147篇
农业经济   140篇
经济概况   21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is paper, we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l sector employment and micro-level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olitical acts and attitudes, and individual norms. Using self-reported individual micro-level data from the World Values Survey for seven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Ecuador, Egypt, Mexico, Peru, South Africa and Yemen), our cross-country regression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veal that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s are strong predictors of their informal sector employment. Our estimations further document that individual preferences for an economically strong, interventionist and egalitarian state and confidence in state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r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nformal sector employment, whereas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confidence in free market institutions and support for competition are nega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nformal sector employment. We also show that individuals who participate either actively or inactively in peaceful and lawful political processes a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work in the informal sector. Finally, we document that individual norms, such as religiosity and tax morale,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formal sector employment. Throughout our analysis, instead of having to rely on ad-hoc informality categorizations of third parties, we base our measurement of informal sector employment directly on the self-evaluation of individuals, who have the best information on the degree of their informality.  相似文献   
2.
Former politicians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bring to the firm domestic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political knowledge. Previous research has mainly highlighted the role of contacts, without fully recognizing the role of political knowledge accumulated at home. By focusing on the effect of domestic political connection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e show that domestic political knowledge also shapes foreign expansion. We argue that contacts provided by former politicians may not be useful for foreign expansion whilst their political knowledge can be of help in countries with discretionary governments and with simila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to the one of the home country.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环境偏好的增强,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变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探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变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适应人民群众环境偏好变化为逻辑起点,并不断通过体制改革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的变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环境偏好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以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为了搞好经营,都十分重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往往采取增加薪酬、改善福利的方式,当然,这种方式的运用无可厚非,也比较见效,但随着企业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员工构成的高学历化,单纯的经济刺激已不足以应对员工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重新审视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将它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提高员工经济收入的同时,努力提高员工的“精神收入”,成为企业提升管理品质、吸引人才、锻造内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革命,即: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其中,信息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一次革命。信息化的进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引起和带动了贸易的革命性变化,推动了贸易纳新发展。贸易秩序将走向法制化、明化。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申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我们党根据历史潮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概念。从我国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更迫切地要求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武昌蛇山南楼在其千年传承的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南楼文化是武汉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南楼文化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重展昔日风采,从而推动武汉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实施的依法治国方略 ,是对人类近代社会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积极吸收资产阶级创造的优秀政治文明成果 ,特别是法治文明成果 ,吸取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 ,对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强化青年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环节和基本渠道,当前改革的重点应着力于内容上求“新”,方法上求“活”,手段上求“多”。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包括政治角色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是政治文明之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文明,是政治关系文明的根本。当前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文明的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突破口。为此要在“强国家一强社会”的视角下,通过制度供给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结构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