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85篇 |
免费 | 28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55篇 |
工业经济 | 514篇 |
计划管理 | 924篇 |
经济学 | 944篇 |
综合类 | 375篇 |
运输经济 | 24篇 |
旅游经济 | 30篇 |
贸易经济 | 346篇 |
农业经济 | 294篇 |
经济概况 | 5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2篇 |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123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337篇 |
2013年 | 295篇 |
2012年 | 434篇 |
2011年 | 512篇 |
2010年 | 386篇 |
2009年 | 248篇 |
2008年 | 218篇 |
2007年 | 162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ecent approache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ave much room for policies at a local level. In fact, it is becoming evident that targets such as increasing resource productivity, preserving natural cycles, or extending the present level of welfare, are best pursued within the confines of a local area. In particular,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e best brought about by considering local systems of firms as cornerstones of cooperative strategies and using data on materials and energy use in physical terms. In this paper, an enterprise input–output model is developed for an industrial district, i.e. a local group of firms specializ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 single final output. The model allows for a detail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flows and the consequent generation of waste and pollution. As a planning tool, the model may be used to evaluate alternative scenarios, such as the possibility of re- using waste taking account of sustainability requirements.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applies the model to an industrial district in Southern Italy producing leather sofas.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的速度在逐步加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迅猛,为满足人居问题,中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的建筑的主流,建筑耗能正在大幅增长,建筑节能相当重要;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生活的品味和质量的要求也在增大,高品位商品能源相对缺乏,为满足人们日常所需,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应用份额就必须加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方法]文章将种植业碳排放与碳汇分别作为非期望与期望产出,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GML指数模型对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核算与分解,接着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其动态演进趋势,最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1)考察期内中国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76%,前沿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97%,技术效率年均下降0.21%;(2)中国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密度曲线由“尖窄型”逐渐变为“宽扁型”,省际差距逐步扩大;(3)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支持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抑制了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结论]重点关注落后地区和省份的种植业低碳生产与发展,积极倡导地区间与省份间合作,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科学合理调整农业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方向与比重,有效推动种植业低碳转型,促进我国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一般采用多指标评价法,然而过多的指标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多困难。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的需求出发,寻求建立一个简便易行的综合性指标——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ASDI),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有效应和准确性。[方法]该文基于能量投入产出方法,利用Logistic曲线构建了ASDI,并以贵州省印江县为实证研究案例,对其农业生态的可持续性行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印江县的ASDI具有很大波动性,由于2002~2007年农业投入增加,印江县的ASDI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07年因为投入过多而出现了负效应指数。[结论](1)利用一个简单的综合指标来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2)ASDI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或将为生态安全预警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日本核电危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与广泛影响。基于目前证实的转折性的政府决定、政策、措施,从核电规划、能源政策、核电与气候变化3个视角讨论了核电危机的潜在影响,具体体现在核能发展可能会更加审慎、能源政策中各因素的协调、全球核电复兴趋势可能终结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78—2008年山西省的GDP、能源供给、能源消费的数据,对山西省经济增长和能源供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能源消费总量、能源供给总量均对GDP具有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山西省能源消费和能源供给一起构成了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单向推动引擎;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生产总量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最后,提出了发展山西省能源经济及探索循环经济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十二五”加快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电力行业要应对包括低碳在内的能源革命的挑战,必须加快电力发展方式转变。阐述了加快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指出电力结构调整是实现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结合我国国情思考了“十二五”电力结构调整的思路、原则和重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电力科技现状,提出了需要自主研发和掌握的关键技术,从而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效益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9.
运用非参数SML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1994—2014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并采用面板模型对按能耗与碳排放分组的行业分别进行能耗强度和CO_2排放强度回归。结果表明:生产前沿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动力,前沿科技创新的节能降耗绩效最高,纯技术效率的CO_2减排绩效最高;技术进步的节能降耗效应与CO_2减排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技术进步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 相似文献
10.
碳交易政策旨在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从减污绩效、节能绩效、降碳绩效3个维度评价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水平,采用2006—2020年我国282个城市的数据分析发现:碳交易试点产生了显著的减污、节能、降碳效应,有效推动了试点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碳交易政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在市场机制层面,较高和较稳定的碳价格、较强的市场流动性、较重的违规惩罚有利于碳交易政策效应的发挥;在宏观经济层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化水平较低、数字金融水平较高地区碳交易政策的绿色低碳转型效应更强;在地方政府层面,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增强、市场干预程度的降低以及环境规制的减弱会强化碳交易政策的绿色低碳转型效应。应完善碳交易市场制度,建立碳价格稳定和预警机制以及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并扩大碳市场规模、增强碳市场流动性;应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数字金融水平,在增强地方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同时把握好政府干预市场的度,以更有效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