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1篇 |
免费 | 103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61篇 |
工业经济 | 64篇 |
计划管理 | 264篇 |
经济学 | 845篇 |
综合类 | 431篇 |
运输经济 | 5篇 |
旅游经济 | 6篇 |
贸易经济 | 218篇 |
农业经济 | 60篇 |
经济概况 | 316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184篇 |
2011年 | 204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35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2000~2007年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我国的财政分权程度与大股东的利益输送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显著正相关。表明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在财政分权程度越低的地区这种影响越大。此外,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性越大;国有上市公司所属的政府层级越低,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越有可能存在。本文的研究表明,要缓解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除了要完善对大股东的监督与制约机制,还需要改革与完善我国目前的财政分权制度,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从而真正实现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减少,使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成为缓解代理冲突与传递公司信号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从代际维度看,环境规制的成本主要发生在当代,其影响却超出了一代以上人的范围,因此,环境规制不仅是一种一般性公共品的供给,也是一种代际公共品的供给。由于环境规制的成本与收益在代际间的不对称,通常具有正的代际外部性,因而在现实中往往出现供给不足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4.
我国过多的财政级次与彻底分税制之间存在不相容性,难以在各级政府间合理配置税种,因而需要简化财政体制级次.本文结合政府层级变化趋势,提出推出两项行政体制变革,将政府层级从五级精简为三级,使得政府层级与财政级次对应,并以中央、省、市(县)这三级政府财政为架构,来优化各级政府间税种配置,形成各自的主体税种. 相似文献
5.
审计独立是国家审计发挥预防、揭示、抵御等“免疫系统”功能的必要条件,国家审计是推动地方财政信息公开,实现地方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构建一个审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审计独立对地方政府财政信息公开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审计机关人财物省级统管“准自然实验”和2013—2020年29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审计独立显著提升了地方财政透明度;对于市场化程度高、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低和财政自主度高的城市,审计独立对财政透明度的改善效应更显著;审计独立推动地方财政信息公开主要通过威慑效应体现。进一步分析还表明,审计独立在提升财政透明度方面还存在地区间横向收敛效应和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协同效应。研究为我国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审计独立性提供证据支撑,为推动地方财政信息公开提供了新的改革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吴景杰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6):45-47
建立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面临的新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7.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大调整,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的效果取决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河南省直管县体制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第1批5个试点县市的财政自给能力和人均财政收入占全省县级人均财政收入之比仍然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与河南省市县财政体制转换过程中实行的“保存量、调增量”这一维护市县既得利益的改革策略有关。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应比照省市财政关系重新界定省级财政与县级财政的收支范围,并建立省对县的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波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24(6):44-47
我国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已初步建立了适合当时情况的转移支付制度,但由于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约束,使其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不规范之处。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转移支付现状的分析,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多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借鉴Lacoviello关于代表性消费者跨期消费效用最大化的理论模型,将非经济性公共品消费纳入消费效用函数,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发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及房价波动来间接影响居民消费。利用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区的经验证据、使用系统广义矩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考虑到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又进一步将居民消费支出分为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两大类,发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与农村居民消费负相关而与城镇居民消费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探讨财政分权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显著抑制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财政分权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如在科教水平较低、级别较低及中小城市,财政分权显著抑制城市创新,而在科教水平较高、级别较高及大城市却并未抑制城市创新;财政分权通过促进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为引资而竞争\"、抑制地方政府\"为创新而竞争\"等途径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从政府财政体制改革视角促进城市创新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