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48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34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解读马克思写给拉法格的信,从三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马克思的恋爱观:恋爱上既要慎重又要注意“求爱”方式;物质上既要无私奉献又要考虑必要的生活条件;先完善自己再谈恋爱婚姻。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文学在新的历史背景与思想高度下,延续并推进了“五四”文学关于女性命运思索的主题,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本体生命的张扬,并开始用“分辨”的眼光考察两性在社会、情感、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差异,为女性意识的确立做了观念上的准备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学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阳 《价值工程》2011,30(7):198-199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和学校陈旧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是其主要矛盾。然而科学发展观的宗旨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核心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改革创新,利用先进的学生工作理念和科学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来解决这一矛盾,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文章主要通过"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的学生工作理念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李敏  张芬月 《价值工程》2011,30(10):325-326
"情系农民、爱心捐书"是东阳市实施的文化惠农工程。迄今为止,效果并没有预期那样的显著。为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笔者从部门联动、拓宽思路、有效管理、构建网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晶 《价值工程》2010,29(15):252-252
重点关注后进生的转化问题,针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谈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恋爱、性行为越来越普遍,婚姻问题开始出现,代际矛盾、冲突也非个别现象。这其中存在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缺失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对此,高校不可坐视,须有所作为。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婚恋家庭伦理危机状况;并提出,要因势利导,借助多种途径和渠道,强化婚恋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社会风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生吉 《价值工程》2014,(23):190-191
经过了2012-2013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国内的APP市场开始逐渐回归理性,对APP的考评标准,也逐渐从用户数量大小(量评)向用户黏性高低(质评)转变。而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用户留存率和用户使用率是考量用户黏性高低的两个重要指标。本文尝试使用上述两个指标,从内容和体验两个维度探析提升健康类APP用户黏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胡英娣 《价值工程》2010,29(11):195-196
为了解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其恋爱心理,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随机调查的方式了解现代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并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9.
贾瑞  王婉洁 《价值工程》2011,30(30):228-229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实践已成为促进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全面了解目前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研究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以及目前社会实践在爱心责任心培养上存在的现状。探讨了如何以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完善社会实践模式和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增强爱心责任心、扩展视野、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今道有信在《关于爱》中探讨了技术关联时代爱的危机和继续存在的可能性;在《关于美》中,就爱与美的关系提出了"美是存在的恩惠和爱"的命题,将爱置放在了现代性语境中,并赋予它以存在论的意义,但全部讨论没有脱离精神现象学的视野,没有摆脱意识——理念——艺术的范围。美存在于人类生命的根底部,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和表征;现代社会爱的危机首先是美,即生存本身的危机,因此,对爱的命运的探讨和爱的形而上学的建构只能立足于存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