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震撼了世界,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不相信任何教条,从国情出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奇迹的根本保障.新中国前30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则为后来的经济起飞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坚持代表人民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唯物史观的要求,是党的力量源泉,也是探索真理的需要.坚持代表人民的价值取向,党就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路途中,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而真理观是其重要而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观点。长期以来,我们对实用主义有过多的偏见与误解,甚至有时完全否定其科学价值。通过考察詹姆士真理观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实用主义真理观中,既有需批判的谬误又有可吸收的真理。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来评价它。  相似文献   
4.
韩愈、柳宗元都树“文以明道”的旗帜,韩以道统自居,而柳虽崇儒,却出入佛道。两人著文都是“不平之鸣”,注重文章抒情。韩愈不平既指个人遭际,也指国家命运;柳宗元出言多讽。他们艺术风格也不同,韩文雄奇壮大,柳文缜密峻洁。  相似文献   
5.
《发展》2012,11(7)
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的争论已久。科学实在论认为事物本质是真实存在,科学就是揭示这种存在;工具主义者认为所谓的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都不是客观实在的反映而是人的认识,科学在人手中只是适应环境的工具。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前者指明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后者则始终强调科学理论只不过是人造的概念体系,是人所进行的科学实践的结果。表面上看二者截然对立,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让步的空间,二者的发展方向必将是相互渗透、结合。  相似文献   
6.
刘信言 《魅力中国》2011,(11):225-226
文章分析总结了一些影视作品的市场成败,从逼真性是影像的本性之一的观点以及当代受众的求真心理对当代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性角度指出在影视传播在创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受众心理,尤其是受众的求真心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和中国作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都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出发,在艺术实践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并阐发了许多文艺理论的重大问题。而关于文艺家要承担历史责任、提倡文以载道、鼓励文艺原创、自觉抵制低俗之风等,都是当前深具实践意义与艺术学理意义的重大问题。如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义上加以深入领会,必然会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进行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本文将通过论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来展现实事求是重要思想的方法论作用。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真理符合论是一切真理论的基础,但由于时代和知识体系的不同,以及对真理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途径的不同,罗素的符合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存在着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普特南逻辑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两个前后有别的时期:前期以意义理论为重心,后期以真理理论为重心。在意义理论和真理问题的研究上,无论是对于其理论观点本身,还是他研究这些理论时所使用的逻辑分析方法,都对同时代及以后的分析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分析与评价这位哲学家的逻辑哲学思想于当代哲学的贡献,将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分析哲学和逻辑哲学的发展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