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30篇
经济学   19篇
运输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悉,福建省武夷山市市区内一处繁华的交叉口中心设置有一个大型电子显示屏,并吸引了无数过往行人和司机的注意力。设置方无疑达到了宣传目的。但是,批准设置电子显示屏的人似乎没有考虑到电子显示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无数的交通事故证明,驾驶人注意力是否集中,是避免或发生事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武夷山市有个枫坡村,村里有个人绰号叫“老降”。此人颇有经济头脑,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走街串巷收购废物。一日,他收到了一辆废弃的本田125型摩托车,还有一些“手续”。“老降”心中暗喜,将这辆废车认真清洗了一番放在家里,想瞅机会卖个好价钱。 同村有个青年叫徐护华,在浙江省温州市打了几年工刚回到村里。他在外边没挣下多少钱,却迷  相似文献   
3.
张建光 《发展研究》1997,(10):29-31
一、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争创全国一流旅游城市 武夷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有“奇秀甲于东南”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厚泽的历史文化,还有与风景区珠联璧合的国家自然保护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也已初具规模。1996年城村古汉城遗址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4.
张建光 《发展研究》1996,(12):33-34
一、武夷山市旅游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武夷山市农业产业化在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和传统的计划农业的基础上,经近十年,特别是“八五”期间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取得显著的成效.特别是竹木、茶叶、特种养殖、花卉等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农业的雏型。据调查,全市有林地面积达271.6万亩,木材蓄积量965万立方米。“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累计造林41.28万亩,其中利用世行贷款等资金2918.5万元,新造工程林、丰产林、世  相似文献   
5.
正南平市生态环境优良,自然与人文景观荟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达74.7%,素有"南方林海"的美誉;境内风景名胜众多,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0多处,最为著名的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集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近几年,南平市立足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熊慎端 《乡镇论坛》2014,(18):15-15
笔者日前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乡看到,杨坤良、杨德盛等4位村民,正在大棚内忙着进行秧苗移植。“以往上梅乡山野辽阔,大片土地被闲置,没有很好地发挥效益,去年,上梅乡被列入省级农民生态创业园后,我们自发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政府扶持下,加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犯罪分子通过移动电话、互联网、异地银行账户及未实名登记的手机卡等工具实施跨省、跨境诈骗.给群众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对此.福建省武夷山市采取多项措施打击虚假信息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8.
我是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学校大安教学点教师、市老促会理事、市关工委"红色文化薪火相传"报告团成员。1996年以来,我义务承担闽北红色首府陈列馆的讲解任务,义务讲解超过2000场次,观(听)众超过5万人次。作为一个有30多年党龄的党员,我已经在传承红色文化的阵地上坚守了25年。无意中接触红色文化我所在的武夷山市大安村是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被誉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方志敏、黄道等革命前辈曾在这一带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  相似文献   
9.
位于武夷山核心景区的天心村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祖祖辈辈以茶为生的天心村民,围绕建设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总体目标,延续千年传承的岩茶制作工艺,并使岩茶产业逐渐迈上现代化轨道,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近日,记者走进天心岩茶村,访寻岩茶文化的悠远历史,品味岩骨花香的独特风韵,探密非遗制作工艺的高超精湛,领略新一代茶人的非凡气度。  相似文献   
10.
武夷岩茶是我国历代名茶中的上品,久经沦桑而不衰,许多爱茶人把一身的精力都投入到岩茶的发展、研究和推广中,年深月久的濡染,武夷岩茶的悠长韵味已深深地融入到他们的身体和灵魂,甘泽而馥郁,味久益醇。记者专程拜访沉浸茶道20多年的资深茶人陈学军,在"山水"茶坊的悠悠古琴和潺潺流水的和声中,分享他的"岩茶经",静悟体验岩韵花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