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6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中游是长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按照长江洪水发生的自然规律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长期以来舍南保北、以堵为主、重蓄轻泄的做法,实施疏泄为主的防洪策略,并采取相应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如下荆江裁弯、开辟分流洪道、四口建闸、洞庭湖水系南北分流、疏浚河道、南水北调及平垸行洪等),同时配合进行水源生态工程及江河库湖调蓄工程建设,才能根治长江中游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洞庭湖区与藏南地区,发现两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能将洞庭湖垦区农民有组织、有计划地迁到藏南地区,不仅能保证藏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且能真正贯彻“退耕还湖”战略,重现洞庭湖的秀美风光。  相似文献   
3.
南县是湖南省高效渔业先进县,也是洞庭湖淡水渔业县的典型代表。改革以来,南县淡水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实际调研与历史数据,分析了南县淡水渔业发展情况,并从产业链环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养殖环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加快水产品批发市场和信息渠道建设、发展水产加工业、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落实池塘使用权证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类产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目前区域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重大问题。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RCIIISNE)和综合评价指数(ECIIISD),分析洞庭湖区2001~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变化的RCIIISNE值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与GDP呈正相关性,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与影响程度处于中等状态,年均RCIIISNE值为3.4053,接近较重状态。(2)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形势对RCIIISNE值影响最大,而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影响最小。(3)产业结构变化的ECIIISD值有所降低的是种植业和纺织业,其余23个产业类型的ECIIISD值均有上升;ECIIISD值和EPC值都较高的产业只有竹木工艺加工业、批发和零售业和旅游住宿餐饮业,表明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姜珂 《价值工程》2013,(21):187-188
洞庭湖区是湖南省的"鱼米之乡",对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五"规划以来,洞庭湖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但受特殊人、地、水关系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区内仍存在着区域协调发展不合理,水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合理规划湖区生态经济区,对调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促进区内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人地协调共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开源软件开发了基于WebGIS的洞庭湖湿地资源信息共享系统,使公众、湿地资源管理者和决策人员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访问洞庭湖湿地资源信息,进行湿地空间信息的叠加显示、放大、缩小、漫游、信息查询等操作。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辉 《水利经济》2005,23(2):12-16
针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利用水平不高,湿地垦殖强度大,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湿地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从经济学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特征。研究表明:控制人口总量,退田还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避洪耐涝型湿地特色产业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协调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洞庭湖区治水对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灾是洞庭湖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明显制约该区的可持续发展,故治水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低矮的地势和湖区降水特点是水灾形成的环境条件,而人类活动在水灾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寻求治水的可持续性对策,对促使湖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特别得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湿地水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湿地水域有3种类型:湖盆中心敞水带、滨湖季节性淹没带和湖区外环渍水低地带,呈碟形盆地圈带状立体景观结构的特征,即同心环带状:湖盆中心带、湖滨中环带、外环带。该湿地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十分丰富,有辽阔的湖洲滩地。分析洞庭湖湿地水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湿地面积减少,蓄水能力及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洪涝灾害频繁;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水质污染严重,水产品质量下降。鉴于洞庭湖湿地复杂的生态系统和丰富多样的水域资源及现存问题,提出分别适应洞庭湖区3种类型湿地水域的生态农业开发模式,以期达到保护湖区湿地水域生态环境、湿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应用灰水足迹理论,选取我国粮食主产区洞庭湖区34个县(市)为案例研究区,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窗式分析模型,系统解析农业环境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构建农业资源节约与灰水足迹减排潜力、缩减规模和水环境压力降低潜势模型,进行农业环境效率与水环境可持续性测度与评估研究。[结果](1) 1994—2014年水环境污染约束条件下洞庭湖区农业环境效率相对较低,总体呈波动增长的态势;21年来灰水足迹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2)洞庭湖区农业环境效率分布呈较大的空间差异特征,高效率区主要集中于环洞庭湖区与远离湖区的南部地区;农业环境效率相对有效的地区呈逐渐增加的态势,且分布趋于均衡。(3)湘阴县与华容县农业生产的灰水足迹减排潜力较高;湘阴县灰水足迹具有较高的潜在缩减规模和水环境压力降低潜势,应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防控区域。[结论]通过农业结构优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途径与措施,减少灰水足迹排放,以缓解当地水环境压力。研究成果可为粮食主产区水环境调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