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本文认为,儒家的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重塑内圣外王之道,这意味着要重新安排儒家与学、政、教三者的关系。在这一思路下,传统儒家的三大构成部分均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士大夫儒学将分解为儒家哲学和儒家经学以与现代学术体制相适应;制度儒学将转变为现代民主制度思想以实现儒家所梦寐以求的民本理想;教化儒学将代之以建制化儒教以承担传播儒教道统和安身立命之功效。内圣外王之道的重构也意味着儒家体用关系的重新组合,建制化儒教将成为儒家的内圣之体,其功能在于安顿国人的终极关怀;现代民主制度将作为外王之体,解决儒家探索了二千多年的政道与治道问题。通过体用关系的重构将儒家道统与现代民主制度有机融合在一起,也使得古老的儒家在公民社会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3.
瑞士Smartec公司和意大利的Pegaso Systems公司联合研制的代号为Pegaso的装置,据称是目前世界上为航运业的大型远洋液货船提供的第一款纤维光导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4.
胡剑飞  张丽丽  孙震 《化工管理》2022,(22):156-160
文章简述了UV单体用特种多元醇的反应原理,以及对UV单体用特种多元醇生产工艺参数、工艺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UV单体用特种多元醇装置危险工艺的风险控制方案,为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本末”观与“中体西用”观的比较,分析出“本末”观首先是体用不二,“中体西用”观则是体用割裂。其次,“本末”观强调本末有序,体现为“有本有末”、“循用西法之基”、“姑务其末”;而“中体西用”观是本末冲突,以中西分本末、“遗其体而求其用”、舍本逐末。  相似文献   
6.
论儒学史上的“中”“和”之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和”是儒学中两个重要范畴。《中庸》首次赋予“中”“和”以道德本体属性,朱熹则建设了一个以“中”“和”体用为核心、以“二分”为原则的意义系统,已发未发、动静寂感等均被统摄于此系统下。刘宗周反其义而言之,以慎独为宗,主张存发一机、中和一性,再度贯通“中”“和”、体用、已发未发,使“中”“和”浑融一体。王夫之则重释“中”“和”、体用概念,把前人之“中”“和”均视为“体”,把“体”引发的道德实践与施行视为“用”。表面上,王夫之与前人只是“中”“和”体用观念的不同,而实际上,王夫之的“中和说”实为儒学内的自我解构。这种解构或可从一定角度显见宋明理学到清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高锐 《商》2014,(46):43-43
“中体西用”文化观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形成与发展的,也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下的时代产物,在19世纪后期也一直是风头强劲的文化观念准则,虽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但也招致诸多的反对与批评之声.本文就此做一些简单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建构式反映论充分发掘认识中的主体能动性,指出认识过程是主体接收、选择、建构客观信息的过程。熊十力先生以本体论的“体用不二”为基本原则,在心物关系上则既坚持“心不离物”,同时又宏扬“心开万物”,了解这一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乐的探求是传统儒家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表现。在王阳明乐的思想中,“乐是心之本体”,“真乐”是本体之乐,七情之乐是其外在表现,本体之乐与七情之乐,实为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