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3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30篇
经济学   24篇
综合类   62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32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6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东南置业》2004,(78):110-110
《等爱上钩》是一部别致的小说,它写大学生活,却将大学校园描写得简单至纯,一切只为爱而存在,少有课业,没有人际,人物善良。它很长,洋洋三十多万字,情节却同样简单到透着“笨拙”。从大一到大四,从爱了到散了,从满怀憧憬地来到黯然神伤地去,作者唐酽以而立之年的睿智不温不火地娓娓叙述轻狂少年的情怀,调侃中透着无奈,看似平淡却又铭心刻骨。  相似文献   
2.
《笨花》因为和作者早年的《棉花垛》有相似之处而受人非议。《笨花》以乡土叙述的方式描绘了河北农村的风土人情,但是《笨花》中还混杂了多种西方话语,即宗教、女性话语和民族解放话语,这些与乡土社会本应是相抵牾的。然而作者为了塑造乡土社会的和谐风貌,通过对各种话语的挪移,而使它们与乡土叙述的冲突彻底消解,造成了文本张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重新审视“十七年”的革命小说,指出这批小说在讲述革命时充满裂隙,并从质疑激情叙述下的历史真实、革命大叙事与生命小叙事的冲突两方面展开分析。裂隙的成因源自意识形态的规训对作者个体感受的驱逐。  相似文献   
4.
先锋派所创造的叙述话语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叙述话语表达方式 ,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余华是先锋派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试就叙事重复的应用、叙述距离的把握、叙述角度的选择三方面分析其叙述话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白鲸》中亚哈的性格特征及其行为方式都和圣经中的亚哈趋于一致,善于伪装,善于谋略,自我神化,这是作品中的人物与圣经人物自觉靠拢的结果.这体现了麦尔维尔的圣经情结,反映了他超越宗教寓意之上的超验主义而又无法彻底摆脱正统加尔文教义的宗教困惑.  相似文献   
6.
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方法论,发端于恩格斯.这一原则的原初语境仅指马克思的叙述方法,与研究方法无关.马克思是按照特定社会内部结构来安排范畴出现的顺序,这一逻辑顺序与范畴的历史顺序无关.聚焦于逻辑与历史是否一致,不仅遮掩了这种叙述方法的光芒,也造成了对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范畴和价值规律等重要问题的误解.学术界不应该通过逻辑与历史辩证统一等表述来进行辩护,而应该对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进行彻底清算,还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叙述和建构原则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将经济学研究的 “两条道路”, 即将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有机统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抽象力构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既包含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 也包含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史的批判。马克思对逻辑方式与历史方式有机统一方法的运用, 始终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现实的社会主体的统摄内加以使用的。理解马克思的这一方法, 必须将其与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辩证统一结合起来。在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并不是要求逻辑与历史的严格一致, 而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事后的逻辑分析。马克思在思维行程的第一阶段 (研究过程) , 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形式抽象出最一般的规定——商品一般后, 以此为叙述起点, 最后又在思维行程的进一步发展中再现了资本商品这一思维总体 (叙述过程) 。将马克思所运用的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的方法理解为 “逻辑的开端与历史的源起相对应” 是对马克思的误读, 而将其归于恩格斯对马克思方法的错解同样是对恩格斯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留言     
我看了第五期的《萨蒂亚·纳德拉:微软帝国的“云先生”》,这篇文章非常吸引我,不但详细介绍了纳德拉本人如何从最底层的程序设计员到走上部门副总裁的位置,还贯穿着微软帝国的发展情况,再加上一些“小道消息”的写法,读来津津有味。虽然篇幅很长,但这种慢慢讲述故事的叙述方式,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希望我们杂志能有更多这样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珍珠项链》所着力塑造的是善妒、虚伪、冷酷的长舌妇劳拉这一人物形象.作者在表现时选择的也是一种独特的外在式焦点的观察和叙事角度.  相似文献   
10.
以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中悲剧的心理效果的阐述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美国悲剧》中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对产生悲剧心理效果的作用。首先讨论了在《美国悲剧》中使用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对产生悲剧心理效果的必要性;然后从宏观角度概括分析了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对产生悲剧心理效果的作用;最后从微观角度具体阐述了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对产生悲剧心理效果的作用,主要通过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下的内心世界、不同人物的横向对比两个方面进行探究。由此,《美国悲剧》中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下的怜悯、恐惧、心灵净化的悲剧心理效果得以完美展现,悲剧效果所释放出的劝诫、警示、教化意义得以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