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5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银行业品牌构成中,“实”是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名”是通过形象或符号进行传播活动而得到的消费者评价。工商银行认为,品牌建设中能否妥善地处理“名”与“实”的关系,是其成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荀子正名     
舒坦 《商》2014,(49):111-111
荀子出生于战国末期,由于“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是非之形不明,则虽守法之吏,诵数之儒,亦皆乱也。”的社会现实,名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的形态。针对战国之世名实淆乱的现象,荀子继承孔子的正名思想,以儒家政治、伦理原则为根据,明贵贱,辩邪说。他提出“制名以指实”的原则,“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辩同异。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正名》)荀子主张名实统一,以名指实,正名的目的是为了区别贵贱尊卑,使人各安其位,并揭露诡辩和欺瞒,从而使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管子学派以“法天合德”作为政权立法的法理依据;以社会发展规律、社会成员的一般知识水准和行为习惯作为立法的现实依据。管子学派将法律分为九类并界定了各自的特征;提出了详细的立法调查提纲和立法论证原则;确定了严格的法律颁布程序;论证了法律语言的具体要求。管子学派的立法理论影响了中国封建政权的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物业管理》2013,(7):J0014-J0014
广州市名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原荔湾区房管局属下的事业单位,是由原房管部门的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转制成立的,并于2012年8月21日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NO:0070212Q11731ROS)。是广州市荔湾区物业管理联合会副会长单位。  相似文献   
5.
6.
全面开放条件下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旦放开,大批机遇和挑战就会接踵而至.人们面对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马上感到不安焦虑,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起起伏伏.特别是直接和资本、金融打交道的银行界,更加充斥着不安气氛,这是开放条件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新时代的银行思政工作也应该适应这一矛盾转向,努力在务实基础上大打人才牌,让银行成为全球化浪潮中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7.
宋代律、敕兼行的刑法体系,造成其基本刑罚“五刑”的名实相对分离:五刑二十等的刑种及刑等承唐律之旧名,其执行方法和内容则按宋代敕文之新规。宋代“五刑”的这种名实分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刑罚手段轻缓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8.
翟学伟 《开放时代》2014,(4):170-182
人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含义似乎与规范与制度相对应。正因为此,当今中国社会寄期望于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遏制人情的泛滥。此文通过对大学里一件小事的描述,借助于功能现实主义的方法,将其提升到公设、前提和推论上,对中国社会中的人情运作进行了比较系统地讨论。由此得出中国人情与制度的关系并非简单地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关系,而可以是彼此相安无事的动态平衡。这一特点极易造成社会运行的"名实分离"。在公设层面,人情是中国社会的底色。当它泛滥到制度无法抵制时,社会很难借助于制度本身的修复来加以遏制,通常只能发动周而复始的"运动",来维持其共存的动态关系。以上这些特征可以回到个案层面同其他以制度为底色的社会进行比较。另外,本文借此还对个案如何具有代表性以及如何上升为抽象的理论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管子学派以"法天合德"作为政权立法的法理依据;以社会发展规律、社会成员的一般知识水准和行为习惯作为立法的现实依据。管子学派将法律分为九类并界定了各自的特征;提出了详细的立法调查提纲和立法论证原则;确定了严格的法律颁布程序;论证了法律语言的具体要求。管子学派的立法理论影响了中国封建政权的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名”逻辑,是我国古代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名”的理论,来规范思维和行动,以矫正“名实乖乱”社会现实的古典逻辑理论。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针对当前“名实淆乱”的社会经济现象,从经济逻辑的视角来对“正名”逻辑进行现实的解读,深入发掘本民族的逻辑思想,以捍卫社会理性,维护社会经济的公序良俗和公平、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