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24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10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役权是一种许可利用他人土地(供役地)或限制他人利用其土地的权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引致地役权主体范围扩大,产生新的役权形式,用益权的独立性,可转让性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2.
陈喻伟  徐建 《商》2014,(11):232-232
地役权是不动产物权的一种,指地役权人因通行、取水、排水、铺设管线等需要,利用他人的不动产或者限制他人不动产的利用,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效益的权利。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征地规模将大幅减少。基层电力企业在电力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当在加强登记管理、规范合同管理、注意地役权不当消灭等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采用地役权等新的法律手段解决建设用地问题,确保电力建设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街区制改革的深化,人们已经逐渐从热议转化为对改革路径的探析.目前,街区制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公共地役权制度是借鉴域外街区制改革经验而得出的方法,其能够减少纠纷、 维护居住安全、 平衡双方利益并且节省政府财政开支,是针对这些问题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人类要取得生存与发展,必然要依附一定的土地和空间。在空间利用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条件进一步成熟,空间因其具备物权法上之"物"的特点,产生了一种新型权利——空间权。目前学界研究一般集中在空间地上权,对于空间役权则研究甚少。空间役权是指以他人或他人土地上的一定空间供自己或自己土地便宜之用的权利,具有立体性、相对永恒性、基础性与事先适用性。为空间权理论体系之自洽及解决诸多复杂空间利用关系的现实需要,空间役权有作为一项独立权利设立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韦卓灿 《广西电业》2013,(Z1):80-83
电力线路走廊是连接发电厂和用户的重要能源输送通道。电力线路走廊的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线路走廊建设和维护影响电力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环境的完善,电力线路走廊管理面临更大的物权风险,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一、广西电力线路走廊概念及特点电力线路走廊,是指电力导线的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立体空间。它包括三个部分:电力线路走廊杆塔本身占用的空  相似文献   
6.
矿法修改应增加对矿权相邻关系制度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邻关系是传统民法规范相邻不动产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本文对矿权相邻关系的基础理论、国内外矿权相邻关系的立法现状进行了论述,针对现实中我国矿权相邻关系亟待法律规范和我国矿权相邻关系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我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修改中增加矿权相邻关系相关内容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役权制度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纳的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次明确定地役权法律制度。据此,地役权制度在我国物权法中正式得到确立。作者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述了地权制度与相邻关系制度之异同。通过该对比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地役权制度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8.
1.不动产登记分散在住建、农业、林业、国土等部门,由于各部门登记方法、技术规程不一致,很容易导致各种不动产权利的重叠、漏登;以及农林用地、农牧用地及林牧用地之间权属界线不清、权利归属不明,引发矛盾和纠纷。2.不动产统一登记,并非专门针对房地产,不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与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存在本质区别。3.《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因涉及到房产登记,因此"以人查房"被当作不动产登记的主要看点,"反腐利器"成了最显眼的标签。大家期待《条例》实施后,"房叔"  相似文献   
9.
孔卓然 《金卡工程》2010,14(6):86-86
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制度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中同时调整着相邻土地的利用关系,二者在运行机理和作用上都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法条的相对匮乏,此二制度在调整民事生活中的衔接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对此衔接点的检讨不仅可有有效保护土地相邻各方的利益,定份止争,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