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史公曾感慨:“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两千年过去了,水之利害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中国文化界颇不宁静,先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读书》杂志前任主编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被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指存在多处抄袭。之后,学坛宿儒朱学勤也被人指责有"剽窃"行为,一时间网络上人声沸反盈天,狼烟四起,口诛笔伐之声不绝于耳。人世间从来都不缺少是非,有些是非也不是一句  相似文献   
3.
戏说陶渊明     
一提到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首先想到的是一位不慕荣利、不与世同流合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的志趣高洁的大隐士。而历史传说中也有两位隐士曾被太史公司马迁大书特书、仰慕之至,那就是义不食周粟,宁可饿死也不失节的伯夷、叔齐。  相似文献   
4.
谢寅睿 《魅力中国》2011,(7):268-268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太史公在《史记》中取得的史学成就,使纪传体成为后世封建王朝效仿的对象,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正史编撰的体例。太史公还以其非凡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牛耳地位。其中,太史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采用多种刻划手段.如以激烈的场面描写衬托人物形象、以细腻的细节描写刻划人物性格、以多彩的心理描写反映人物思想等,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太史公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蒲自军 《西藏旅游》2013,(11):138-139
“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清代医学家吴师机在《理洽骈文》一书中如是讲翻。自古以来,音乐作为一门听觉欣赏艺术,其身上自然而然地漉滴着一股修身养性的气息,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漉通精神,内和正心也。”  相似文献   
6.
推动一个作家进行创作的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可以看到司马迁的创作动机包括了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历史发展、国家治乱盛衰的变化及其规律;二是歌颂“明天子”和“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三是通过"立言"实现人生的价值;四是通过著书抒发"郁结之意"。探究司马迁的创作动机,将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司马迁和《史记》这部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是一部大思想的百科全书,是对古代文化史研究的开拓,是对先秦学术思想的历史总结,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一、作者考订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左冯翊  相似文献   
8.
<正>现在的书籍在正文之前往往有一段文字,说明写书的经过和旨趣,称为"序",古代的书籍也有"序",或写作"叙",亦称"序传",它是提携纲领的意思。作为古代文献体例的一种形式,序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此将以《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文心雕龙·序志》为例,简约说明一下古代文献中"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何谓史评     
对历史学家及史籍进行评论的专门著作被称为史评体。史评涉及的范围有:评史事、评史书、评史法、评史家、评编纂等。我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史学评论家以唐朝的刘知几和清朝的章学诚为代表,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史通》和《文史通义》。虽然在唐朝之前,很早就已出现了史评一类的评论文章,如《左传》中的"君子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书》中的"赞曰"。  相似文献   
10.
霍达 《秘书工作》2014,(7):55-57
正我之所以爱读《留侯论》,是把它当作"制怒"的良方。人生在世,难免遇到不平事,每当怒而拍案,脑际倏地闪过:"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不免自愧意气用事,暗暗感叹:此不足为勇也,我不如子房——当然也不如子瞻!北宋嘉!元年,公元1056年,年仅19周岁的苏轼进京应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