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6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5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野  唐守祥 《理论观察》2007,(3):188-189
以社会学的角度审视考试,可以挖掘考试的社会学意义,加深对考试的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同时,还能够完善考试的各种功能,灵活运用各种考试方式,使考试尽可能地向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在我国历来被有识之士所重视.无论是古代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还是现代我国的土地革命政策以及分田到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无不体现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城乡差距逐渐扩大.使得“三农”问题的呼声日渐盛行。  相似文献   
3.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但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激化,大量生物在地球上绝迹,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公害,诸多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再加上日益膨胀的世界人口,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从未遇到过的危机。全球性的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使人类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相似文献   
4.
关邨 《中关村》2014,(3):64-64
如果能刺激商家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服务,那么,实体商业和电子商务”真真假假的赌局”对老百姓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国家,企业文化这一概念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领域,相当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实际上是企业的文化:二是指作为一种当代流行的管理理论的企业文化,即把人当作人来看待,人不是机器,不是经济人,也不仅仅是社会人,而是文化人,是人性独立的人。人除了有物质需求,还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管理理念的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在管理学中的哲学转向.即将管理客体的人、对象的人转变为管理主体的人、具有自律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5万家民营企业成立,而同时有10万家倒闭;60%的企业在5年内破产,80%在10年内死亡。许多企业不久前还是如日中天。而转眼间就灰飞烟灭。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的衰败?是什么在左右企业的前途与生死?是企业自己!企业的生死存亡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而究其根源是企业的经营哲学.  相似文献   
7.
起点舞蹈学校是我于1990年创办的一所舞蹈学校,涵盖中国舞、芭蕾舞、民族民间舞等专业科目。从创办时的艰辛到如今的逐步走向正规,从一个小培训班到今天发展为20多个班,跨不同年龄阶段的专业舞蹈教育机构,经历酸甜苦辣过后犹如凤凰冷巢般的新生引领着洛阳市民办舞蹈教育机构的潮流。起点教育的成功模式是在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进取,不断研究中而化蛹成蝶,进而走向成功并在豫西地区取得颇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8.
梁希民 《新经济》2009,(4):104-105
发生在美国的波涛汹涌的金融危机已演化成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中西部地区也不例外。以山西临汾市为例,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仅为2%,有些重要经济技术指标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作为地区发展的快车道和实验田的开发区也出现了建区以来从未有过的低增长和负增长。  相似文献   
9.
面对百年不遇的世界金融危机,无锡市滨湖区委、区政府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明确了全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既定目标。一、坚定信心。提升驾驭发展能力惟有坚定信心,才能攻坚克难,实现发展的跨越。在发展路径选择上,滨湖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起步较早,在增长方式转变、产业转型提升、生态区创建、社会事业品牌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培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施建东 《活力》2005,(12):105-105
所谓课堂教学的“布白”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而是要巧妙地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给学生有回味、思考、消化甚至于演练的余地。实际上,画家绘画总是要留点空白,比如“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目的是留给欣赏者以遐想的余地;音乐家演奏注意无声胜有声,时而“千山咆哮”,时而“万马齐喑”,目的是让听众于无声处想音乐。这里的“空白”“无声”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同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如此,在鞭辟入里的分析、讲授的同时,也要留一点“空白”给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手法,实质上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种具体体现,是课堂教学中一种美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