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19篇
经济学   18篇
综合类   56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28篇
经济概况   43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爱玲成长于上海,既秉承破落贵族家庭的文化余荫,亦深受海派文化的浸润。她的散文是新旧文化畸形产物和奇异智慧的结晶。她的“红嘴绿鹦哥式”的天才语言禀赋,使其文字鲜明而富有韵致。她重物质而轻人性,有着世俗的缺陷。她的文章随意自然,对传统程式是一种反叛,深深地影响了当今的散文写作。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的刻画描写,她笔下的女性常常是因袭了历史的陈迹,在心理和生理的交困之中挣扎、堕落,最终成为一个个悲剧的载体.读她的小说,你能体会到那无处不在的悲剧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在作品中出神入化般的运用了比喻修辞,她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个性化的思维模式,细腻而犀利的笔触赋予了这些比喻鲜活灵动、独特新奇和意蕴深远等特点.这也是她的作品荒凉凄情又充满生命张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作品中,焦虑的因素寻常可见。她作品中的焦虑因素,既与她早年的个人身世经历有关,也与当时动荡的乱世背景有关。张爱玲通过作品对焦虑进行排遣,这既是她作品的特色,也是她作品的一个局限。因此,本文主要就张爱玲及其作品中的焦虑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企业标准化》2010,(10):44-46
上海,举手投足都让人对20世纪30年代充满了想象.一边是掷地有声的金属感,一边则是爵士乐般的妩媚动人.即使岁月不留情地在脸上划满沧桑,那份气质总是跑不掉的.  相似文献   
6.
梁庆涛 《民营科技》2010,(10):55-55
张爱玲通过对人生独到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理解,为我们再现了平凡人世中的俗人的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真实的刻画了芸芸众生的人生形态,为我们披露在那个社会环境之下的男男女女的真实地人性。"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如此精辟的话语来自张爱玲对现世生活的真切体验,通过对沪港两地男男女女生存状态的描写,将比时代节奏慢一拍得遗老遗少的人性演绎得惟妙惟肖。以《金锁记》曹七巧为例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7.
秦军  王旭 《黑河学刊》2006,(1):48-50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悲剧气质。她在小说中,常赋予故事、人物、以一种大的时间跨度,在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对照中,表现个体的微末无力与孤独无助。在她看来,不能重建自我坚执完善的人格,人性扭曲所造成的悲剧是荒凉意味更浓的悲剧,因而“悲观”的气氛始终笼罩在她的作品之中。她的小说,将“过去”全都凝成一个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以不可言喻的力量唤醒、启示着现实世界里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张颐武  CFP 《中关村》2008,(1):98-99
看李安的《色·戒》,确实让人有所触动。这部电影无论是汤唯、梁朝伟的表演,还是剧本的改编和导演的驾驭能力,都可以用炉火纯青来评价。张爱玲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想像空间,而用视觉映像来实现这位天才晚年的这篇不长作品的人也确实非李安莫属。这里无论是麻将桌上的机锋这样的小小细节,还是在幽暗处生死之间的选择,都表现得格外的精妙。一方面,这里传达了张爱玲的那种从总体上看对于人生的虚无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团圆》出版了,炒得很热闹。未见其书,先闻其意:《小团圆》里的九莉和邵之雍,原型是张爱玲和胡兰成,仅这—点,关注张爱玲的人,就—定想看。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以其自觉的女性姿态为人们所推崇,她作品中独特的女性意识使其在女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论文首先阐述了张爱玲女性意识的表现和特征,然后探究了张爱玲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对张爱玲笔下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更加深入地剖析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