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要伤害它     
深秋的无边落木萧萧下是一种景色,不少文人墨客早已拂去当初杜甫万里悲秋的那番凄清.当我漫步在随风吟唱的白杨树下、随风起舞的柳丝绦中,对树上的半绿半黄与地上的落叶铺金,也是由衷的审美欣赏.乐得解甲归田,身居北京郊外,有足够的时间来细细品味闲适、养颐这些词;尤其是曾经在柴达木生命禁区有三十年生命之旅,对一年的四季景色,自然会托物兴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秋”的描写一直是诗人的最爱,所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因此,本文从古诗词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纵深层次来分析“悲秋”诗词中所表达出的韵味和诗人情思.  相似文献   
3.
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位生性浪漫又极富音乐禀赋的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行役漂泊,常在秋风秋雨中浅斟低唱,抒发才志未展,思乡念亲的羁旅情愁.本姒"秋景"入手,援引情景交融的创作理论,结合柳永的羁旅词作,分析他是如何将秋天景物和"悲秋清怀"巧妙自然地融舍.  相似文献   
4.
日本王朝文化的代表作《小仓百人一首》中有关四季的诗歌有32首,仅次于爱情诗歌,居第二位,在《百人一首》中占有很大分量。本文精选四首和歌供赏析,这四首和歌咏唱了春之樱花、夏之明月、秋之红叶与鹿、冬之寒霜这几种最能触动日本人四季感的物事,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让读者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5.
苏欣 《商》2015,(3):115-116
本文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杜甫《登高》一诗中"登高"和"悲秋"这两个母题,进行集体无意识成分的探究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文学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从原型心理学批评的角度看,是因为基于集体无意识原型而产生的意象或母题能够激发出沉睡在读者思维之中的集体无意识,进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也是艺术赖以生存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蛩吟是秋天的声音,自先秦以来,就有惜时的含义,在文学发展中,人们逐步为蟋蟀增添了各种情感元素,悲秋的蕴涵也变得丰富起来。悲秋与鸣蛩声中的乡情是游子之诗感情的触发点;换代之际的文臣墨客,在鸣蛩中体味深重悲凉的故国之思;友情唱和与悲秋情感相互映衬;执子之手的悲秋遥唤让蛩吟多了一份温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王晓云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4):182-183
秋季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季节。中华民族很早就注意到季节文化。不仅发展了二十四节气,而且季节文化在语言文化中也有长足体现。特别是在汉语成语中有着丰富的依存。对成语中的秋季词汇进行文化探寻,对其中秋字的源流、使用情况等的研究,无疑是有助于成语的正确使用的,会提高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行者无疆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落叶归根,雁往南飞。 秋到。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时期的曹丕这样描写秋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朝的大诗人杜甫如此描述秋天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物色"赋是赋作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别,在宫体文学以前已经形成了悲秋伤春的主题创作模式,而宫体文人对之进行了新变,使春赋的创作由伤春变为欢乐的主题,秋赋的创作由悲秋变为怡秋的主题。通过对"物色"赋主题模式的改写,宫体文学使单一的传统主题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向着文学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今年81岁的冯应桦是湖北省丹江口市林业局离休干部。他从1951年开始扎根于丹江口市,从事库区绿化工作30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