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3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35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20篇
农业经济   20篇
经济概况   3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丽 《数据》2005,(4):38-39
又到清明.捧一怀鲜花撤入大海,让哀思逐浪;掬一抔清泉洒向苍柏,任悲情随风--半个世纪的殡葬改革使陈旧的祭祀风俗发生着巨变,海葬、树葬、草坪葬正为人们逐渐接受,网上祭奠、手机短信祭奠等新型祭祀方式也带来了一阵文明的新风.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旅游快速发展中,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体验性作为旅游企业关注的重点.在游客对旅游的评价中旅游体验起到首要作用,清明上河周作为国内知名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从旅游体验来研究发展,解决现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对策,提高清明上河园在国内同类主题公园中的优势,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多个政治清明时期,清官能臣和开明君主是造就古代政治清明的主要政治力量。政治清明不仅是君主和百官群臣的共同期待,也是黎民百姓的期待。在现代政体环境中,政治清明是中国政治开放民主的基点,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良好状态,是我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要实现政治清明,离不开对圣贤之德的遵守,离不开公务人员的廉洁奉公,更离不开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常丹 《中国报道》2014,(5):74-74
4月5日,川西平原最隆重而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2014中国·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盛大开幕,这是历年放水节中内容最丰富的一届,除按照古制进行的祭祀拜水仪式外,还增加了丰富且独特的民俗表演。  相似文献   
5.
东北解放纪念碑像巨人一样高昂 白云蓝天下挺立在广场的中央 这个广场的名字叫“和平” 这两个字是战士们终生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而承载民族文化之根的当数那些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我们的节日"由此而来,在捡拾日渐被人们忘却的传统时,高扬对旧时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守住我们的文化之根,打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成为我们灵魂的栖息之所。在春风熏染的日子里,我们不仅祭奠祖先、缅怀先人,更以踏青、插柳、蹴鞠、荡秋千完成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相似文献   
7.
春晓 《上海国资》2008,(4):75-75
清明,一家去乡下扫墓,凭吊祖先的同时,也实现了一次愉快的郊外之旅。 说到清明,自然而然就想到唐代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堪称佳作中的佳作,脍炙人口,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清明断魂”的酸楚。与这份情感截然不同的是宋代张择端的丹青《清明上河图》,真实地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展示了当时政治的清明和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纪检工作者要适应反腐倡廉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尽快成为国有企业纪检工作的“行家里手”,完成反腐倡廉的神圣使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时代金融》2013,(5):11-11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清明节期间,各地不文明祭扫屡见不鲜。扎堆排队烧纸、燃放鞭炮,拥挤墓园里烟雾缭绕呛人;空旷山林里的祭扫活动更是引发山火。4月4日中午12时许,武汉市黄陂区大余湾村后山,由于村民不文明祭扫引发山火。火灾过火而积近2000平方米,经村消防队员一个多小时奋力扑救才将山火扑灭。另有媒体报道,四川某地因祭奠引发80多起山火。  相似文献   
10.
《上海企业》2013,(4):91-91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兴高采烈,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