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上书法     
董麟 《西部财会》2013,(7):79-79
自从我加入了单位的书法协会,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也成就了我飘香的书梦。我喜欢静静的闻那缕墨香,独守书案,平心静气,临摹于古人的碑帖,用笔砚的感觉和对帖的领悟,探寻先人的墨迹精髓,饱尝古典滋味。"中国梦、财政梦、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书法我向古人学习,古代前贤的品德、情操、风范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产生影  相似文献   
2.
3.
田野 《市场周刊》2011,(5):114-117
装裱: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制成品有抽轴、书卷册页等形式。书画.碑帖经装裱后更增美观.便于观赏收藏,残破的也能修补完整。古代装裱的专称叫做“裱背”,亦称“装潢”.又称“装池”。据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载,“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新区》2010,(3):121-121
简介:闫庆祥,男,1933年生,字翔云,号天尽头人。自幼学书,从唐楷入手,行、草书以“二王”为宗,兼学张旭、米芾、毛泽东及历代碑帖。刻苦研习,笔耕不辍,其书法作品注重构思,讲求意境,器宇开阔,豪气鼓荡,  相似文献   
5.
吴成君 《魅力中国》2014,(25):105-105
阮元是碑学理论家极为重要的一位,但是大家提起他时总是拿其“南北书派”观点和“尊碑抑帖”来概括他的观点。但是真的就只是这样吗?本文以“古今”、“碑帖”“南北”着三个角度入手浅析阮元碑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张志奇 《发展》2008,(7):I0008-I0008
张志奇,男,汉族,1969年生,甘肃通渭人。自幼喜欢书画,在父亲的指导和影响下,常以树枝或手指在地上写写画画,工作后,广泛接触名家书帖,对二王书法尤感兴趣,坚持搏采众长,不孤守一家的原则,对名家好宇勤加练习,手摹心揣,做到心中有数,在字体上衷爱欧体,在碑帖中偏爱张黑女墓志,所书字体端庄,运笔细致,楷草行皆长。  相似文献   
7.
林华 《金融博览》2014,(12):76-78
近年来,一些博物馆的碑帖展览和民间碑帖收藏家举办的碑帖展览,使碑帖这种文化品位高的收藏品渐渐引起收藏者的重视,收藏队伍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梅墟访碑     
骆兆平 《宁波经济》2004,(10):46-47
我们在整理天一阁新藏碑帖时,从鄞县通志馆移赠的拓片中,见到一张由天一阁主人范钦撰文的《重修梅墟江塘记》。因为这篇文字不载于《天一阁集》,是范钦的一篇佚文,所以立即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沈曾植不仅是“同光体”诗派的著名诗人,也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见解,是鲜明的碑帖融合的实践观念。把二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沈氏的书学与诗学有一个共同的文化指向,即“尚文”的文化社会的构建取向。  相似文献   
10.
陈乐道 《发展》2009,(10):157-157
如果要列举至今仍留传陇原大地之珍贵而重要的历史文物或遗存,那么肃府本《淳化阁帖》则应是其中之一,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