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48篇
经济学   36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69篇
农业经济   204篇
经济概况   49篇
信息产业经济   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基因编辑克隆杂交稻种技术育种,不但能保持杂交稻所具有的高产质优特点,而且还能省去每年大量用于制种的土地及人力、财力投入。”在谈到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的作用和意义时。  相似文献   
2.
用干辣椒熏烟预防鸡瘟,方法简便效果好,可在每年春秋季节各进行一次。先将鸡赶出鸡舍,取十多个干辣椒与麦秸、稻草捆在起,点燃(无明火),封好鸡舍门窗,让烟充满鸡舍,待鸡舍内的烟散尽,放鸡入舍即可。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作通讯》2003,(3):37-37
据有关专家分析,当前我国稻米生产主要有三方面的需求,潜力巨大: 优质稻发展前景远大.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稻米品质,注重选育和推广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据报道,日本的优质稻占其稻米总量的70%以上.我国的优质稻比例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与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有很大差距.据估计,仅江苏省年需求优质稻米就达500万吨,但目前市场仅能提供100万吨.因而还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5.
稻根叶甲又名稻根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体长约6毫米,体背面及触角绿褐色而具金属光泽,腹面有密厚的银色毛。各足腿节的下半部膨大,后足腿节近端部有1齿状刺。鞘翅上有多条由刻点组成的平行纵沟。卵产成块,上盖有白色透明的胶状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稻水象甲在南方地区呈迅速蔓延的趋势。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是一种危险的检疫性害虫,为孤雌生殖型。其成虫啃食水稻叶肉,幼虫食害稻根,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减少,极易拔起。为害严重时,稻根被吃光,植株枯死。据大田调查显示,如果不专治稻水象甲,一般发生田块损失率为20%左右,严重田块损失在80%以上,甚至绝收;较重发生田块成熟期推迟10~15天,严重发生田块推迟20天左右,对我国南方广大稻区的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中,有很丰富的农业神话,不大引人注意,可说是未曾开垦的处女地,搜集大量的农业神话,加以分析排比,常常可以提供其他资料不能提供的启发,解释古书上不得其解的疑难。国外在研究农业神话方面,已经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了一些举例介绍,并对中国古代的神农传说提出作者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千洵 《中关村》2014,(10):122-122
风景秀美的稻香湖景酒店与科技先锋中关村在中秋时节擦出了火花。百余位中关村青年男女齐聚"稻香湖",他们吃着月饼,玩着游戏,认识着新朋友,这场百人PATY成了中关村人最好的中秋庆典。风景秀美的稻香湖景酒店与科技先锋中关村在中秋时节擦出了火花。2014年9月6日,稻香湖酒店举办了一场中关村青年联谊交友会。百余位中关村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稻香湖,他们吃着月饼,玩着游戏,认识着新朋友,这场百人PATY成了中关村人最好的中秋庆典。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8,(4)
文章指出,要借社会企业这一载体,来发展生态经济。通过对稻谷壳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再形成规模的生态绿色种植和生态农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0.
刚刚过去的2014年,苏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淮海分公司成功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一连丰",粮食增产的背后,是一系列新型农机力量的有力支撑。24台收割机"失宠"去年夏收前夕,淮海一机站农机手朱良军把多年来一直使用的1075收割机进行了封存处理,像他那样,有24台以E514、1075为主的老旧机型,自2014年全部退出分公司的农机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