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3篇
工业经济   24篇
计划管理   127篇
经济学   33篇
综合类   15篇
运输经济   1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75篇
农业经济   80篇
经济概况   126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2.
3.
叙述与展示:纪录片的话语模式及视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纪录片的话语,指的是用于交流的影视语言活动。而这种影视语言的话语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特征,又是一种先在的传统话语模式决定的,这就是叙述与展示性的话语模式。纪录片知觉形式首先是一种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视界内的,视界是定向思维与价值的先在经验结构,而纪录片的美学功能决定视界结构,因此,纪录片话语的实质就是视界结构的问题。叙述性话语表现出一元视界结构,趋向一统权威的视界;而展示性话语则是多元视界结构,作者放弃对事件的介入、控制和权威性意志,视界趋向零度。  相似文献   
4.
董劲宇  李晓峰 《活力》2006,(2):193-193
一、人物纪录片负载的主体 纪录片是以人为本的艺术形式,是生命对生命的追逐与对话。人物纪录片通过展示生活流程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包括具体的情境和事件之流程。以及他们通过情绪、含义和思想暗示出来的一切东西,把最本质、最自然也最复杂的真实世界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国崛起这个命题,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了哲学上的诠释,孟子所谓“以仁假力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公孙丑上》)我理解,这里的“霸”,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霸权主义”,而是有影响力的国家;所谓的“仁”,则是国家制度,而“力”就是一个国家的现实国力。也就是说,大国崛起应具备实力和制度这两个要素。这好  相似文献   
6.
漫画中国风     
缪印堂 《中关村》2014,(6):123-123
今年电视中散发出浓浓的莱香味,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进千家万户,带动了许多饮食文化纪录片,使中外食客垂涎欲滴想更多地了解中华美味。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马丁·布伯“我一你”关系本体论为视点,分析了《舌尖上的中国》在描述人与自然关系上所采用的“我一你”本体论的视角,在建构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上所采用的“对话”理念,进而指出这种本体论理念必将生成的纪录片文本的超越性价值,并对纪录片的发展开拓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是众多电视节目的形式之一,散发着耐人寻味的独特魅力,同时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在当今时代的多元化视角下,纪录片真正打动人心的将是日益成熟的情感表达。事实上,观众通过节目不仅企盼得到所纪实的事实的完整、清晰,更企盼的是得到深层次的精神上的满足。本文探讨了在多元化视角下纪录片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赵钒妤 《商》2014,(47):123-123
19世纪以来,随着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开始,纪录电影贯穿整个电影年代的发展。纪实美学作为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由巴赞、克拉考尔等人研究发现而来,纪实美学的产生丰富了纪录片的内涵。本文从纪录片的纪实性着手,重点展现电影人安德烈·巴赞对于纪实美学的观点,深入分析国内外对于纪录片真实性的把控,在此基础上分析纪实美特性,来展现纪录片的纪实主义文化,为中国纪录片真实性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刘稚亚 《经济月刊》2014,(9):184-191
两年前一个盛夏的中午,我望着窗外不知道连续第几天的雾霾,楼下塞得满满的停车位,身边堆积如山的外卖盒,百无聊赖之中打开了BBC的一档纪录片:《人类星球》。当我看到断裂的冰块宛如巨大的平台浮在海面上,成群的燕鸥由南列北滑翔迁徙,我当即暗下决定,不论如何,以后一定要去这片冰雪的世界感受极地的寒冷。两年后,当我站在北纬90°的极地上,背靠着氤氲水色下的红色破冰船,感受着阳光透过云层包裹着自己,看着远处散发出幽幽魅蓝色的冰山,两年前的回忆再次如翻江倒海般涌来。此时此刻,亲眼看见梦寐以求的场景,海鸥飞过,冰晶消散,这是我这一生最感动的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