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贸易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婷婷 《中关村》2009,(8):102-105
初伏,北京,钟天铎。三个自由的名词。一段即将开始的故事。钟天铎,本期艺术家人物。1943年生于苏州,祖籍浙江吴兴。初自学西画,后转习中国传统艺术。精山水、人物、花鸟诸画科,同时雅善书法篆刻,并尤长于鉴定书画文物。曾师从唐云,蜚声海内外。钟天铎应邀两度赴日本,三度赴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旅居美国六载,其作品深得赞赏。他是“全国中青年书法作品展”的第一,“美国华人艺术家协会”的理事,“纽约文物收藏协会”的总监,“美国东方文化基金会博物馆”的顾问……  相似文献   
2.
《中国拍卖》2010,(3):66-66
2010年2月26日《中国恒好全球百年世博收藏展》在上海拉开帷幕。众多远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海外华人收藏家也积极参与了收集世博纪念品参展。展览由美国华人收藏协会和上海市工商联收藏俱乐部及中国艺术品收藏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3.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的失业率可能进一步恶化。可能会达到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接近25%的失业率。”5月10日,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5月8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失业率环比飙升10.3个百分点至14.7%,为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高值。  相似文献   
4.
每天一大早便涌到纽约唐人街街头等待一份零工的,除了墨西哥人以外便是华人;每天西装革履,一只手端着咖啡一只手拿着当天报纸、鱼贯走进曼哈顿高级写字楼的也有不少中国面孔。调查显示,这两个群体人数大体相当。前者既无房产也无学历,更无固定职业;后者则拥有高级住宅、高等学历、高薪职位。这就是美国华人现状。两极分化是一个世界通病,  相似文献   
5.
从怀揣100美元闯荡美国,到今天拥有全美最大的进口中国食品的公司以及多家超市,他是美国华人商圈中被誉为超市大王的传奇人物。今年8月初,位于郑州紫荆山、政六街的蕃麦士农夫市场连锁超市正式开业。蕃麦士是英文Farmer' s(农场、农夫)的汉语译音,蕃麦士农夫市场是代表美国理念的农场型超市,指超市内所销售的生鲜菜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好学区” 在中国有看“学区房”一说.而在美国,“学区房”则是一个大概念,牵涉到购房和选择学区的关系以及美国普通教育的特性。美国社区有着明显的社会地位之分,富人有富人区,穷人有穷人区,中产阶级也多是选择集中居住。中产阶级购买住房考虑的因素包括社区环境、社会治安和学区。特别是美国华人,购买住房非常看重学区,比如在美国南加州华人居住集中的多数社区,都是在当地被称之为拥有“好学区”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的华人社区内,尤其在皮肤科医生紧缺的纽约,魏华臣赫赫有名,几乎成为华人皮肤医生的代言人。作为美国华人医师会的创办人之一,魏华臣在获得巨大学术成就的同时,也赢得了同行和病患的尊重,成功地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但是,回忆起20多年前初到美国的经历,魏华臣还是深有感触。9月18日下午,他通过电话向记者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8.
知秋 《中国拍卖》2020,(2):106-109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文物和古建筑一样,虽凝固无声但无比生动,人们只要看到它们,都会产生一些思索和感慨。可一场大火往往使这些凝聚的历史付之一炬。1月26日,美国媒体传来一则消息:当地时间24日晚,位于纽约唐人街的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发生毁灭性大火,博物馆数十年来精心收集的可追溯到19世纪的近85000件珍贵藏品,恐在大火中被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单地梳理美国华人的历史沿革,阐述族群现状,思考分析如今美国华人的自我认知与中国民众对美国的看法变化,并就我们民族如何借鉴"美国梦",实现"中国梦"提出自己的建议。美国华人的多重认同特征,既成为了美国的软实力资源也是中国的软实力支撑。美国的现在不是中国的未来,美国模式解决不了中国问题,中国应该走一条新的中国特色筑梦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导刊》2010,(2):42-42
粟耀莹,25岁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和生物科技博士,曾服务于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高盛集团和瑞士银行环球投资公司,现任美国华人金融协会执行副总裁和香港玉山科技协会董事会董事,同时管理着一亿美金的家族对冲基金。2005年任第七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亚洲论坛首任女主席;2006、2007年连续入选博鳌亚洲论坛时代青年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