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1篇
工业经济   27篇
计划管理   63篇
经济学   28篇
综合类   28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1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57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是背负巨额外部赤字的美国以低利率大量从亚洲融资。亚洲中央银行而不是私人投资者正为美国的大部分赤字“埋单”。Michael Dooley等经济学家称亚太地区形成了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于新体系中的周边国家而言,当前稳定的低汇率所带来的利益超过外汇储备积累带来的损失。本文主要从汇率制度理论的发展角度解释了形成亚洲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原因,并从其内在的脆弱性出发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我们必须把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落到实处,把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以保证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比较了西方哲学家们对知识与美德关系的异同。自苏格拉底以来,哲学家们大都认为德行和知识密切相关。但对于知识、幸福的内容以及获得知识、幸福的途径上不一而语。我认为伊壁鸠鲁的观点更贴近于当代现实生活,并且分析了生产力范畴嬗变时期知识与道德同步建设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李尔王》是当今评论越来越多的一部剧作。因为莎士比亚在该剧中主要揭示的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剧中的主要人物的剖析,分析了老一辈兴衰原因,新一辈的忠贞与奸诈。该剧通过两人家庭的悲剧来反映整个社会。莎士比亚通过对其理想人物考狄利亚的刻画,谴责了人伦颠倒的社会现象,从而唤起人们共同创造一个友情和爱的世界。使人间更加美好。该剧《李尔王》对当今社会也有及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你想飞吗?     
《中国机电工业》2011,(8):21-21
自由翱翔也许是很多人从小就有的梦想,在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帮助人们完成空中出行的需要之后,所有人缺少的就是一对属于自己的翅膀。然而不久前,一名来自美国的工程师格林·马丁(GlennMartin)使用了一个和成年人体重一致蚶假入模型,在地面远程控制下,利用其研发的飞行背包将模型上升到了100英尺(约合30.5米)的空中。  相似文献   
6.
7.
赵诗扬 《商》2014,(47):184-184
立法根源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其伦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法律的完善程度,柏拉图在其著作《法义》第一章美德中从立法者所需必备的美德勇气、节制智慧、正义和反思出发,循序渐进的引向对整个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的思考。本文主要根据第一章美德从雅典人对斯巴达人的勇气这一美德进行分析和上升的辩证,以此最终来说明立法者需要具备勇气、节制智慧、正义和反思四种美德,最终从法律中引导人们走向真正的善,获得和平与爱。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炭工业》2011,(9):55-55
(一) 一只饥饿的秃鹫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头死去的麇鹿,它兴奋地在空中盘旋几圈之后,突然又转身飞去。它为何要放弃这顿盛宴?十几分钟后,谜底终于揭开:从荒原的另一端一下子飞来数十只秃鹫,它们就像一股黑色的潮水涌向草丛中的那只麋鹿,然后大快朵颐。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20):256-257
"诚"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性"(人性),人们修养到"至诚"的境地,就能通达天德,懂得万物的道理,以及懂得什么才是最佳的为人处世方法。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作为的人。  相似文献   
10.
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智慧即美德。"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想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欲。人为何会有贪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