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7篇
工业经济   19篇
计划管理   77篇
经济学   52篇
综合类   39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7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7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中国城市经济》2008,(11):72-72
蔡孝箴教授是国内城市经济领域与学科建设中最早从事教学与研究和最先培养研究生的学者之一。至今,已培养城市经济专业校内硕士生30名、博士生5名,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过城市经济学、西方城市经济学著作选读、中国城市经济专题研究、西方城市土地经济学著作选读、中国城市土地经济专题研究、空间经济研究等课程。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席勒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著作涉及金融市场、金融创新、行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房地产、统计理论以及市场道德判断、公共选择等多个方面.<市场波动>一书已经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翻译出版,之前他的<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一书已经给中国的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4.
杨阳 《时代经贸》2008,6(2):234-235
本文从马克思有关法律本质和功能的论述出发,首先对于他的后继者们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实践进行介绍,然后分析和指出其对于马克思思想的误读和曲解,并分析这种失误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带来的不利后果,最后结合马克思的有关著作和论述提出自己对于马克思有关观点的认识和理解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齐民要术》札记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绪良 《中国农史》2003,22(4):38-40
本文讨论《齐民要术》三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别”字放在名词之后表“每”,较早见于本书,可补《汉语大词典》之缺。有学者讨论“枨”字源流,漏列“掌”字,此字见于本书,可补遗缺。“伤”字放在形容词之前形容程度深,《汉语大词典》举例为唐宋,本书用例可将此字产生的时间提前至南北朝。  相似文献   
6.
民法是地位仅次于宪法的最重要的部门法,是调整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法律规则。其主要内容包括:民事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和合同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人身权制度和继承权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管理科学堪称西方文化精华,翻译介绍管理学著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由于翻译介绍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极有可能被企业奉为圭臬,翻译必须十分慎重和注重质量。本文通过对一些错误译文的分析,希望引起出版和翻译界对译文质量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民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宪法的最重要的部门法,是调整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法律规则。作为规范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规定直接反映和调整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法律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民事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和合同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人身权制度和继承权制度等,这些也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汪丁丁 《中国企业家》2006,(12):116-116
与托夫勒以前的三本著作均已有了中译本一样,这部新着旨在探讨知识社会的“财富”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托夫勒而盲,至少可以回溯到1991年,那一年,他出版了《权力的转移》。但是,托夫勒对这一“千年变局”的表象分析,又可进一步上溯到1984年。那一年,他出版了《第三次浪潮》——那是一本在中国引发了普遍的阅读兴趣的著作。在《第三次浪潮》的巨大冲击下,托夫勒被多次邀请访问中国。他告诉我们,中国大约  相似文献   
10.
张明 《金融博览》2016,(4):9-10
在大家日益适应了微博、微信等电子平台的碎片化阅读时代,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大部头的传统书籍,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例如,在北京的地铁上,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人群都埋头在玩手机,真正手执一本书在阅读的人,寥寥无几。不过,作为一个正在步入中年的经济学研究者,我还是更习惯阅读传统书籍。电子阅读器我也尝试过,但做笔记不方便,更重要的是没有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